36氪獨家 | 理想汽車CTO王凱將離職,聯創馬東輝執掌研發大權
36氪從多位知情人士處獲悉,入職不到兩年后,理想汽車CTO王凱將于近期離職,這會是理想汽車成立以來,離開的最高級別高管。在公司1月末的組織架構調整中,王凱管轄的業務,如自動駕駛、算力平臺和LiOS(操作系統)等已經移交給理想汽車聯合創始人、總工程師馬東輝。
從業務匯報流程看,此次架構調整后,馬東輝將全面負責理想汽車的整車、電動力、座艙、智能駕駛、算力平臺、電子電氣架構、LiOS等研發工作,成為了那個實質意義上的“CTO”。
“王凱已經不太管業務了?!庇邢⑷耸扛嬖V36氪。針對上述信息,理想汽車向36氪表示:不予置評。
據官方信息,王凱在2020年9月加入理想汽車,出任首席技術官(CTO),全面負責智能汽車相關技術的研發和量產工作,包括電子電氣架構、智能座艙、自動駕駛、平臺化開發和Li OS實時操作系統等。
加入理想汽車前,王凱曾在德國汽車供應商偉世通工作8年,最高擔任偉世通全球首席架構師及自動駕駛總監。
理想汽車素有“摳廠”之稱,王凱2020年回國,入職理想汽車順義總部,被視為該公司研發提速和投入加大的重要標志。
從王凱的權限和職級看,理想汽車也十分看重這個CTO人選。王凱入職即位列理想汽車M11級別,和創始人李想同級。而理想汽車當時的智能化相關研發工作,幾乎都由王凱負責。
建立智能科技的核心競爭力,是新造車公司的愿景,但不是都用CTO角色推進。同航道選手如蔚來和小鵬汽車,都是用不同業務線VP來推動座艙、自動駕駛等智能化研發工作。
理想汽車的“CTO負責制”,也很快變陣。2021年初,理想汽車進行組織架構調整,對總工程師馬東輝和CTO王凱和權限進行了再分配,原先王凱負責、但更靠近量產的座艙軟件和電子電氣業務劃分到了總工程師馬東輝旗下。而王凱主要負責智能駕駛、LiOS,以及下一代座艙等前沿技術。
但這里面的一個問題是,智能駕駛系統的研發工作一直由理想汽車老將郎咸朋直接負責。理想汽車人士告訴36氪,2021年初,理想汽車的智能駕駛由供應商方案切換為自研方案,當時郎咸朋立下交付的“軍令狀”,從理想汽車員工的評價來看,“自研方案最終交付的還不錯”,而“王凱的參與感并不強”。
智能駕駛系統、數字座艙等業務“旁落”之后,王凱負責更多的就是算力平臺和操作系統LiOS等。這個結果似乎未讓身為CTO的王凱滿意,有知情人士透露,去年上半年,王凱曾一度返回德國休假。
今年1月末的這次組織架構調整當中,已經釋放出了王凱離開的明確信號。此前王凱負責的智能駕駛、算力平臺、操作系統LiOS等業務,都轉向理想汽車聯合創始人、總工程師馬東輝匯報。同時,李想、沈亞楠、李鐵、馬東輝等四位聯合創始人的職級已經晉升至M12,而此前與之平級的王凱,則停留在M11。
智能駕駛在新造車公司中的業務權重不斷上升,也成為過去一年,各公司內部資源角逐相對激烈的領域。不光理想汽車,蔚來和小鵬汽車智能駕駛研發團隊都發生了動蕩。
去年6月,小鵬汽車的智能駕駛研發體系進行了一次大范圍調整,坐鎮廣州的智能駕駛系統部總監肖志光就因此離任,被調往深圳負責小鵬汽車的機器人項目,產品副總監黃鑫也在此背景下離職。而蔚來的智能駕駛上海團隊同樣因和北京團隊的資源分配矛盾,造成一批員工離職。
各家都在拼智能化研發進度,也都在找到適合自己的作戰方式。蔚來是用小單元作戰,該公司CEO李斌曾公開表示,分別有系統集成、算法、硬件、操作系統等四個智能駕駛業務線VP向其匯報。李斌是那個統籌資源的樞紐。
而理想汽車和小鵬汽車施行“分封制”,尤其是理想汽車,以產品為主導,成立了產品管理部,向后推動研發流程。因此,理想汽車的產品、研發、產銷、財務等業務各自成為大事業群組。而此次的組織調整,顯然是李想延續此前的策略,對研發業務的進一步放權。
不管采用哪種制度,這些新造車公司掌舵人的目標都一致,就是減少內耗,加快智能駕駛的研發節奏。2023年是新造車的關鍵之年,各家都會有全新的整車平臺和智能駕駛系統落地,屆時的成果較量也會是今天組織構建和團隊磨合的結果。
相關推薦:
36氪獨家 | 石頭科技創始人造車獲騰訊領投,蔚來資本、美團接洽遭拒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