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奧運“網紅工廠”,冰墩墩為啥比福娃還火?

    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絕對堪稱開年頂流吸金王。

    似乎一夜之間,冰墩墩成了吉祥物的“天花板”,感覺比2008北京奧運會的吉祥物“福娃”更火,這其中發生了什么變化?走出奧運會“網紅工廠”,冰墩墩如何向未來?

    比福娃還火?冰墩墩火出“場外”

    冰墩墩比福娃還火,這不是一種錯覺。

    “冰墩墩”關鍵詞的百度指數超920,000(2022年2月7日-2月13日),而“福娃”關鍵詞的百度指數峰值為9820(2008年2月5日-11日)。

    回想一下2008年,北京第一次承辦夏季奧運會,刮起了“全民奧運”的風潮。那時候人們支持奧運會更多是電視看直播、現場追賽事,“買福娃”也是一種支持奧運行為。到北京旅游的人回家前一定帶上一套福娃,支持奧運也是一種炫耀。彼時全國各地都上演搶購熱潮,甚至在銷售截至臨期時候,一家線下專賣店周末一天也能賣出800套毛絨。

    14年之后,國內市場環境變了天。雖然冬奧會的影響力遠不如夏季奧運會,但“全民奧運”的聲量風頭更勁。

    這濃濃的“冬奧味”,離不開中國互聯網的發展,13億移動互聯網網民參與其中,社交媒體環境裂變式傳播。冰墩墩“出道即頂流”,成為網絡流行文化元素之一。

    點開手機app,冰墩墩無處不在:

    - 為了實現“人均一墩”,網友DIY同款,自制表情包,官方披露的“冰墩墩抖雪”GIF圖也成為社群里的“斗圖”神器之一;

    - 社交媒體上,沉浸式開箱視頻點贊量破百萬,DIY冰墩墩教程走熱:橘子皮冰墩墩、咖啡拉花冰墩墩、湯圓冰墩墩、粘土冰墩墩……萬物皆可冰墩墩;

    - 不少網絡原創卡通形象也打破次元壁,“同人”作品迭出;

    - 透明外殼“膠衣福瑞”、“ABB”制式的名字也成為流行ICON之一;

    - 一條B站up主自制的冰墩墩+玲娜貝兒“合體”視頻走熱……

    冰墩墩火出了賽場之外,成了數億網友追捧的“網紅”。在賽場上“蹦迪”的片段也讓網友們津津樂道。

    放在2008年,像現在這樣“抱著手機觀賽、云吸冰墩墩、刷短視頻段子”簡直不可想象。2008北京夏季奧運會還處在電視報紙時代,離微博誕生還有1年,網速3G時代還未普及,“擼串、啤酒、大排檔”才是頂級賽事的佐餐標配。

    2008北京奧運會觀賽一角

    另一個不可忽視的背景要素是,國民的消費能力增長、文化消費升級,又趕上了潮玩消費興盛的浪潮,中國文創相關產業鏈能力日益提升。

    據公開資料,2021年約有16個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超6萬元,上海、北京、深圳、廣州領跑。在2020年,有超過20萬消費者在盲盒上的花費超過2萬元,甚至有人耗資百萬購買盲盒。

    從毛絨轉向盲盒,冰墩墩在產品創意上也在擁抱潮流文化元素,切準年輕人的消費偏好,收藏屬性之外,玩法、趣味互動,命中了消費心理的靶心。

    冰墩墩的熱度還在持續發酵。冰墩墩抖音特效有670萬人使用,抖音#冰墩墩 51億次播放,#冰墩墩手工制作 話題熱門。小紅書相關筆記暴增到15萬篇。

    吉祥物的發展史,就是奧運會商業化的進階史

    吉祥物的發展史,就是奧運會強大商業系統的進階史。早期,吉祥物還只是個“代言人”,主要定位是輔助賽事宣傳,之后奧運會吉祥物“大家族”愈發龐大,也慢慢變成了“吸金獸”。

    追溯歷史,現代奧運會始于1896年,但第一個奧林匹克吉祥物的概念被發明于1968年法國格勒諾布爾冬奧會。因為這是法國第二次承辦奧運會,所以不拘陳腐的法國人想玩兒點浪漫,設計了第一個吉祥物(非官方)。

    1968法國格勒諾布爾冬奧會吉祥物(非官方)

    這一形象在市場頗為討喜,從此之后,吉祥物慢慢成了奧運會的“基操”,需要預先提國際報奧組委審批,并在1972年之后寫進《奧林匹克憲章》。隨后各屆奧運會組委會愈發重視吉祥物的開發。

    其中1984年的洛杉磯奧運會,算是一個商業化的分水嶺,首次引入“特許經營”。自此,吉祥物開始“大賣”。這個名為“山姆大叔”的吉祥物,出自“IP鐵王座”迪士尼之手,以北美鷹為原型,禮帽、星條旗、紅白藍,穩準狠的抓住了“漂亮國”形象。之后簽下特許經營商,坐穩“收割機”,單是一款擺件就賣出了300萬個。

    特許經營“真香定律”,各屆奧組委也開始變著花樣提升吉祥物的吸金力,最直接的變化是:數量的增長。1998年長野冬奧會、2000年悉尼夏奧會,都采用多個動物組合策略。

    1998年日本長野冬奧會直接搞來四只貓頭鷹,“四小只”的帶貨能力不俗,僅特許商品開發營收就比上一屆翻了1倍,完美詮釋了“人多力量大”。

    冬奧吉祥物“成團”紅利在前,夏季奧運會也“蚌不住了”。2000年悉尼夏運會推出了“翠鳥+鴨嘴獸+鼴鼠”的吉祥物組合,創下了2.13億美元的特許商品收入,刷新了當時的銷售紀錄。

    2008年北京奧運會,5個福娃組合亮相,又刷新了奧運會吉祥物數量的歷史之最。事實證明,“成團出道”確實比“單打獨斗”更賺錢。吉祥物的銷售貢獻顯著增長,據中國審計署2009年發布的審計報告,2008年北京奧運會總收入達213.63億元并實現盈利約11億元,獲得贊助收入以及特許經營收入為98.7億元人民幣。

    將刷新冬奧收入紀錄?你永遠能相信“冰墩墩”

    山西證券預測,整個冬奧周期內,特許商品收入將突破25億元。預期北京冬奧會的市場開發總收入將創歷史新高,超過此前歷屆冬奧會。而且這還是在疫情嚴防嚴控、國際旅游受阻的大背景下。

    吉祥物的吸金能力,更準確地說“特許授權收入”,根本上取決于系統的市場開發能力,國際奧委會有著一套版權保護、規范的開發體系。

    早在2019年9月,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組織委員會就申請注冊“冰墩墩”和“雪容融”商標,并于2020年12月注冊成功。

    北京冬奧組委累計招募了官方合作伙伴11家、官方贊助商11家、官方獨家供應商10家、官方供應商13家。截至2021年底,北京冬奧會先后開發16個類別的5000余款特許產品。

    吉祥物的應用場景,大致分兩個方向:贊助商可以用形象“做廣告”但不能開發產品,特許經營可以“賣貨”但是不能在廣告中使用。

    特許經營商需要層層篩選,從資金實力、生產能力、質量管理、設計能力、環保標準、防偽措施、營銷和銷售能力、物流管理、售后服務等層層把關。比如2008年北京奧組會還采用階段性簽約的模式,到期后重新評估經營能力,再選擇續約。

    奧運標識的特許經營權一般都會由數量很少的商家壟斷,通常是國有大型企業或上市公司,然后再由這些商家統一經營管理,其他企業通過合作的方式才能參與分享奧運紅利。

    另外,吉祥物吸金能力和賽事開展情況和影響力規模,基本成正比關系。

    近年來,最翻車的大概是去年日本東京奧運會。因為疫情沖擊,游客和觀眾銳減,基本上葬送了140億日元的特許商品銷售額(目標),約合人民幣9.3億元。奧運專賣店銷售收入銳減、關店,甚至逼到“吉祥物”合影都要付費拍照。

    冰墩墩走出“網紅工廠”,如何向未來?

    冰墩墩走紅,直接帶動北京王府井工美大廈客流同比增長5倍;帶動相關重點企業銷售額51.7億,引流和吸金力強大。冰墩墩概念股連續三天漲停,其背后的特許生產商、銷售商文投控股(600715.SH)和元隆雅圖(002878.SZ)直接受益。

    市場雖然火爆,但特許經營收入放到奧運會整體收入中,僅僅是九牛一毛。奧運會收入主要來源是電視轉播權、其次是贊助商廣告費、賽事門票,最后才是吉祥物等特許經營權,占比可能只有1%。

    吉祥物能火多久?可以看看歷史經驗。

    四年一屆的夏屆奧運會,中間還有相隔兩年的冬季奧運會。滿打滿算生命周期僅有2年,如果按照奧運賽事熱度來說,只會更短,甚至可能不到2個月。

    隨著賽事結束,大多數吉祥物就消失在大眾視野了,難逃“季拋型”命運。如果現在讓你回憶一下上一屆奧運會的吉祥物,大概率連名字都叫不上來。

    從實操上看,“特許經營”是有時限的。北京冬奧會特殊商品店計劃開到今年6月,9月份之后,特許商品的版權將歸國際奧委會所有,為奧林匹克歷史知識產權。后續開發情況,還得視情況而定。

    吉祥物“IP宇宙”日漸壯大,但是特許商品的規模增長速度一直趕不上整體收入增長。這也逐漸引起國際奧委會和各國奧組委的反思:吉祥物組合多、數量大、辨識度和記憶點弱,審美疲勞、難以深入人心。

    2008年北京奧運會也曾對“后奧運經濟”的品牌延伸做嘗試和探討,比如將福娃從奧運會中獨立出來,成立獨立的娛樂品牌,擺脫奧運時效性,延展商業價值;借鑒迪士尼品牌,創造出消費者喜愛的卡通形象和故事。但受限于彼時現狀,對目標用戶的吸引力不足。

    不同于昔日,冰墩墩在今天的國情下,坐擁世界級賽事的流量中心,其實有更多機會,其IP商業能力遠不止于“帶貨”。

    從日本記者“六墩事件”以一己之力帶火了冰墩墩,再到國家元首、參賽運動員等給冰墩墩“帶貨”,隨后借開幕式熱度站穩了春節話題C位,靠社交媒體話題發酵,打響了國民級認知度。

    誰來補位冰墩墩,“人格化”靈魂?

    在2019年剛推出之際,冰墩墩也并不被看好。從1990年北京亞運會熊貓盼盼、2008年北京奧運會熊貓晶晶、2021年陜西全運會熊熊,再到北京望京街的機甲熊貓。不乏有“怎么又是、老是、還是大熊貓”的風評。大眾對吉祥物的固有印象也讓冰墩墩陷入尷尬。

    但你永遠能相信熊貓的魅力,“抖一抖雪”就足以“上頭”。

    2月19日電影《我們的冬奧》即將上映, 北京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和孫悟空、熊大熊二、光頭強、非人哉等,數十個中國動漫IP同框,是冰墩墩與雪容融第一次走入院線,也是打在"墩迷們"心頭的強心劑。當冰墩墩走出專賣店、走出賽場,走向互聯網,走上院線,變得和大眾0距離,擁有活靈活現的豐富演繹,冰墩墩也更加親近、生動、討喜。

    其實我們不是厭倦了熊貓,只是厭倦了冰冷生硬的“紙片人”不是嗎?

    知名度和熱度之后,冰墩墩的“想象力”依然可期:抓準賽場主舞臺,玩梗、互動持續破圈;甚至可以玩穿越,跨界動漫角色故事,擁有“IP宇宙”,進軍虛擬偶像;冰墩墩設計元素也展現了強大的兼容性和可開發能力,一切都是未嘗不可之事。

    走出奧運會的“網紅工廠”,谷愛凌可以成為數億商業價值的體育明星,可以接代言、上綜藝、當演員、玩時尚。但吉祥物的未來和潛力仍然值得持續開發。

    這屆冬奧會結束,你會想念“冰墩墩”嗎?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玩世代”(ID:PlayerEra),作者:玩世代,36氪經授權發布。

    標簽: 福娃 工廠 奧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