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中國快遞行業千億時代正式開啟,不配送上門、信息泄露等問題或將得到改善

    步入千億時代后續仍有增長空間。后疫情時代,線上直播電商發力和農村消費釋放,行業增速較前幾年有所提升,之后或逐漸放緩。行業規模的擴大迎來監管要求的提高,這對現有的快遞網絡以及快遞服務企業,即是挑戰,也是機遇。

    從2022年全國郵政管理工作會上獲悉,2021年我國快遞業務量達1085億件,支撐網絡零售額接近11萬億元,其中農村地區去年收投快遞包裹總量達370億件。隨著快遞業的發展,今年我國將基本實現建制村“村村通快遞”。

    快遞業務量的高速增長得益于中國經濟的持續向好和于線上經濟發展的推動,也得益于“快遞進村”的加速推進。

    01經濟持續向好以及線上消費釋放推動快遞業發展

    快遞物流行業是社會經濟運行的重要基礎設施,伴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向好,物流業也得到了快速發展。2010年至2020年之間,中國的快遞行業業務量從23億件增加至833億件,十年間實現了幾十倍的增長,2021年中國快遞業繼續保持強勁增長態勢,突破了千億件,相當于14億人每人約收到71件快件,數字驚人。

    (數據來源:國家郵政局《2020-2021中國快遞物流發展報告》)

    2020年年初受疫情影響,一二月份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出現負增長,但隨著各行各業復工復產,消費市場回暖,以及線上消費的爆發,快遞行業率先擺脫疫情的影響,業務量快速恢復正常水平,并出現超常規增長。到2021年,我國郵政業業務收入(不含郵政儲蓄銀行直接營業收入)和業務總量分別完成1.27萬億元和1.36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5%和24%;快遞業務收入和業務量分別完成1.04萬億元和1085億件,同比分別增長18%和30%。新增社會就業20萬人以上,支撐網絡零售額接近11萬億元。

    (數據來源:WIND資訊,中郵證券研究所)

    快遞行業的需求主要來自電商件、商務件和個人件。根據艾瑞咨詢統計,電商件占國內快遞的比例超過80%。新冠疫情使消費者對網購的接受度和依賴程度大幅提升,線上滲透率攀升,特別是直播電商的興起,給快遞行業注入了新的增長動力。

    2020年,我國直播電商的規模達到9610億元,艾媒咨詢預測,2021年直播電商的規模將突破萬億。經過行業的不斷完善,在線直播正向正規化和專業化發展,除了專業的直播電商平臺,短視頻、社交等娛樂平臺也開始試水電商運營。隨著播放場景、直播方式、直播平臺的逐漸多元化,直播、短視頻和電商三者進一步融合,直播電商的發展仍有較大的想象空間,支撐快遞業規模的持續擴大。后疫情時代消費的逐漸釋放也將為快遞行業注入活力。

    02鄉鎮快遞網點滲透率顯著提升,農村消費力逐漸釋放

    農村物流是連接城鄉生產和消費的重要紐帶,在鄉鎮快遞網絡的建設上,國家郵政局從2014年開始就持續推進快遞下鄉工程。在今年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國家郵政局介紹,當前主要快遞品牌網點在鄉鎮的覆蓋率達到98%,今年上半年我國農村地區快遞的收投量已經超過200億件。

    農村寄遞物流是農產品進城、消費品下鄉的重要渠道之一,對滿足農民生產生活需要、釋放農村消費潛力、促進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快遞網點滲透率的提升成為中國快遞行業規模擴大的重要助力。

    (數據來源:國家郵政局)

    03快遞投訴問題飆升,監管趨嚴

    直播電商的崛起和鄉鎮快遞網絡建設的加速推進,為中國快遞業規模的發展助力。隨著行業的擴大,一些問題也暴露無遺,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快遞投訴問題顯著增加。

    據國家郵政局統計,截至2021年11月,每個月的快遞投訴問題匯總均比2020年同期提升,其中11月受雙十一電商節的帶動,快遞投訴問題也隨著快遞業務量的增長而增長,接近35000件,同比上漲62.9%。而位居投訴榜首的投訴問題大多為丟失短少、延誤、投遞服務、損毀。行業問題的暴露無遺也迎來監管關注。

    (數據來源:國家郵政局)

    為促進快遞業健康發展,保障快遞服務質量和安全,維護用戶和快遞從業人員合法權益,加強快遞市場監督管理,近日,國家郵政局關于《快遞市場管理辦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

    意見提到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不得拋扔、踩踏快件或以其他方式造成快件損毀,在分揀作業時,應當按照快件的種類和時限分別處理、分區作業、規范操作,并及時錄入處理信息,上傳網絡。未經用戶同意,不得代為確認收到快件,不得擅自將快件投遞到智能快遞箱、快遞服務站等快遞末端服務設施。

    意見還提到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當采取加密、去標識化等安全技術措施保護快遞運單信息安全,不得完整顯示自然人身份信息。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使用、倒賣快遞運單。

    這就意味著之前爭議已久的快遞不配送上門,快遞亂投放、快遞個人信息泄漏等問題或將在不久的將來得到解決,同時也對快遞服務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國的快遞業務量連續八年穩居世界第一,對全球市場增長的貢獻率超過50%,作為世界快遞大國名副其實。步入千億時代后續仍有增長空間。后疫情時代,線上直播電商發力和農村消費釋放,行業增速較前幾年有所提升,之后或逐漸放緩。行業規模的擴大迎來監管要求的提高,這對現有的快遞網絡以及快遞服務企業,即是挑戰,也是機遇。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滿投財經”(ID:mantoucaijing),作者:滿投財經,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