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網安江湖適合“喬峰”,還是“掃地僧”?

    在黑客眼里,大部分用戶系統都處于“裸奔”狀態。與之對抗的網安企業,有的像喬峰攻如利刃,有的像掃地僧守如磐石,但其實,兩派若能聯手或許才是更好的市場選擇。

    在金庸先生的《天龍八部》里,喬峰和掃地僧都有驚人的實力,卻代表完全兩種不同的風格:一個積極主動大開大闔,一個重劍無鋒隨順而轉。

    這正如頗有江湖氣的網安行業,有些企業采用的是主動進攻的安全理念,而有些企業則采取被動防御的模式。

    但無論是哪種風格,把視野放在全球頂尖的安全技術,多去研究國際一流水準的安全方案,踏踏實實投入研發和技術的公司,靠“硬實力”和結果說話,或許都能撐起國內網安企業的未來。

    而在用戶層面,無論是位于什么地區、多大規模的企業,只要存在勒索價值,很可能下一秒就是黑客的目標和對象。而且,勒索事件并不會只發生一次就會結束,很有可能會頻繁被勒索。

    國內當前的網絡安全形勢尤其嚴峻。我們需要尊重事實,多做功課,做好頂層設計,找到適合自己的安全防護方案。

    網安江湖的兩大流派

    喬峰從學于少林,實戰于丐幫,招式剛猛,進攻主動,擁有豐富的實戰和機變經驗。而掃地僧以慈悲為體,武學為用,精修內力,隨順而轉,又是另一番境界。

    在很多從業人士眼里,中國網安行業也是一個“江湖氣很重”的行業。這種“江湖氣”,不僅體現在做事多以情懷為先,也很講究靠技術吃飯,靠實力制勝。從風格上來說,也大可分為“喬峰派”和“掃地僧派”兩大流派。

    “喬峰派”的網安企業,通常采取的是比較主動的安全防護模式,主動檢測,主動封鎖。其中最為典型的當屬曾風靡一時的各種殺毒軟件,通過不斷地掃描和查殺符合數據庫特征的病毒,來提供有效的終端防護。此類企業,當以“紅衣教主”周鴻祎麾下的三六零最為典型。

    近些年,隨著殺毒軟件市場式微,喬峰派的網安企業,更多的是以零信任模式的安全防護為主要手法。

    零信任模式的安全防護,把任何無論是來自于外網還是內網的訪問,都預設為“不可信任”,并提供嚴格的身份驗證、設備驗證、網絡隔離和訪問控制,對不同層次的管理權限和數據提供分級別保護。

    而另一流派“掃地僧派”的網安企業,起步通常采取的是被動防御的安全防護模式,不主張第一階段就能攔截到攻擊,而是采集、學習和發現黑客攻擊模式,默默觀察,后發制人,達到最終的防護目標。

    其中最熱的便是EDR模式。率先提出這一安全防護模式的是著名的信息咨詢機構Gartner,新型網絡安全公司Crowdstrike是這個模式踐行的佼佼者。據網思科平CEO仇新梁分析,Crowdstrike所創造的新價值,在于其為端點安全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從預防性的殺毒模式,改為EDR(記錄查詢)模式。

    “近幾年網絡攻擊的形式變化得很快,黑客以進入電腦和控制電腦為目標,但不一定以病毒的形式運行。EDR模式的本質是學習黑客攻擊模式,通過記錄過程和模式匹配攻擊行為,及時發現系統防護薄弱的地方并進行修補和阻止,從而極大減少攻擊行為所持續的時間。類似于網絡界的‘天網’。”

    通過監控和記錄黑客的行為,達到對內查缺補漏,對外設立陷阱、定位和制止攻擊的目的,這種安全思路或許更契合當前實際的安全需求。

    “掃地僧派”更受資本歡迎

    對應到國內的投資市場上,“喬峰派”和“掃地僧派”所受到的待遇不太一樣。

    國內的上市公司中,深信服、奇安信、綠盟科技等都推出了零信任模式的相關產品和方案。不過,由于國內私有云比例較高,部署環境復雜,用戶接受度還不高,目前,能夠將零信任這一模式具體落地的,還是以密碼技術等較小的切入點為核心的企業,而這些企業在二級市場的表現也相對較好。其中,衛士通2021年股價的最高點比最低點漲幅高達4倍以上,信安世紀2021年股價最高點比最低點漲幅近2倍。

    而“掃地僧派”所對應的EDR市場,表現更為火爆。

    首創者Crowdstrike創立十年,上市三年,市值一路漲了將近10倍。近期,CrowdStrike發布2022財年Q3財報,營收為3.80億美元,同比增長63%,超出市場預期。這些都側面證明了EDR模式在安全防護市場的影響力。

    網思科平是國內眾多初創型企業當中,從創立之初便選擇對標Crowdstrike,采取EDR安全防護模式的公司之一。目前,該公司已獲得上億元的融資。據仇新梁介紹:“我們在尋找未知攻擊方面的實力,已經可以和Crowdstrike比肩。”

    除了網思科平這樣的初創企業之外,國內的很多上市公司,諸如奇安信、天融信、深信服、綠盟科技等,也都關注到了端點安全的發展趨勢,相繼宣稱自己擁有EDR技術。

    以奇安信的天擎EDR為例,其在賽可達威脅檢測能力測試中,綜合能力處于領先地位,并在《IDC MarketScape: 中國終端安全檢測與響應市場 2020,廠商評估》報告中位列“市場份額”和“產品戰略”雙第一。

    市場需求成倍增長

    在新冠疫情的倒逼下,我國的數字化進程在加速。目前,國內擁有數目龐大的終端數量,多維度的信息內容,還有包括個人、企業、政府等多種角色。這不僅造成更多的安全漏洞,且一旦有安全問題發生,影響面更廣,危害程度更嚴重。

    “在全球黑客的眼里,中國是一塊特別巨大的市場。”一位安全專家不無憂慮地說道。

    而黑客們攻擊常用的手法,一個是勒索,一個是竊密。背后的原因不言而喻:二者最可能給攻擊方帶來可觀的經濟價值。

    業內人士指出,近兩年,由于新冠疫情造成全球經濟形勢惡化,勒索攻擊也隨之愈演愈烈。例如,有一種“雙重勒索”,不僅會竊取和加密受害者的數據,如受害者拒絕被勒索,則會進一步威脅將被盜數據公開。這種升級的“勒索”模式給受害者帶來更大的壓力,從而達到勒索方的最終目的。

    有網安公司透露:“我們目前防護的對象,除了大型企業以外,小型客戶被勒索的情況也特別嚴重,有些企業剛剛上了等保(信息安全等級保護,是對信息和信息載體按照重要性等級分級別進行保護的一種工作),便成為勒索的對象。”奇安信集團董事長齊向東也曾表示,“勒索已成為黑客最好的變現途徑”。

    此外,互聯網常用的“免費”商業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長了流氓軟件的盛行。出于營收需要,一些互聯網廠商會預留后門,竊取用戶的流量,這些后門都會成為黑客攻擊的入口,給用戶帶來極大的安全隱患。

    嚴峻的安全問題倒逼出迫切的市場需求,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企業進入這個市場。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數據顯示,中國網絡安全服務相關企業數量持續增長,2020年增速尤為明顯,新增企業數量超17萬家,同比增長135.0%。2021年1-10月,新增企業數量超27萬家。截至2021年10月29日,中國共有網絡安全服務在營企業超70萬家。

    聯手或是最佳選擇

    但是,數量并不一定代表質量。與海外相比,國內網安企業無論是在技術還是在理念上,仍具有一定的差距。

    據國際電信聯盟所發布的2020年全球網絡安全指數(GCI)排名,通過對全球194個國家的法律、技術、組織、能力發展和合作這5個項目進行評估,美國、英國和沙特阿拉伯排在全球前三位。中國全球排名第33位,在亞太地區排名第8位,尚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有從業人員認為,目前國內大部分網安企業還是靠商務手段開拓市場,這也是營銷費用居高不下的原因。“在產品和技術方案上,大部分公司還是在吃老本。技術創新的事情,主要是大廠的實驗室,還有一些創業公司在做。”

    包括EDR模式本身,由于技術水平的差異,目前市場上還存在著真假EDR之分。有些廠商純粹出于競爭需要,例如為了避開殺毒軟件的標簽,把原有的防病毒模塊包裝成EDR模式。“但是,從應用的結果來看,并不屬于真正的EDR。”

    由此可見,無論是“喬峰派”還是“掃地僧派”,國內的網安企業都需要切實打造和展現出自己的硬實力。

    像奇安信這樣同時關注零信任模式和EDR模式的公司,目前在資本市場也頗為引人注目,更為“喬峰派”和“掃地僧派”的聯手提供了新的思路。

    正如一位業內人士所說的:一些被公眾寄予厚望的公司,假如能夠把視野放在全球頂尖的安全技術,多去研究國際一流水準的安全方案,而不是光想著在國內跑馬圈地,或許更能撐起國內網安企業的未來。

    小貼士:專家給出的安全防護建議

    “對于企業用戶來說,決策者有必要主動去了解全球頭部同行所選擇的安全解決方案,對比一下該方案在國際上有沒有標準的解釋,假如能夠對照這些標準去制定自己的安全策略,則有望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對于普通個人用戶來說,則建議養成良好的終端使用習慣,注重保護個人隱私,也要多關注法律方面的政策。一旦發現個人數據和隱私被泄露,要堅決拿起法律武器捍衛自己,對數據泄密的始作俑者、包括經營方也要施加壓力,從而督促整個安全環境的改善。”

    “而對于監管層來說,也要客觀地看待安全問題,個人和機構很難對抗犯罪集團和國家組織的攻擊行為,要合理界定各層面的責任。有一些安全防護觀念也需要更新,比如數據資產的安全問題,在當前的大數據環境下,一些隱私文件的泄露,比密級文件的泄露帶來的危害還要大。”

    安全沒有小事,不要存在任何僥幸心理。無論是什么地區、多大規模的企業,只要存在勒索價值,很可能下一秒就是黑客的目標和對象。而且,勒索事件并不會只發生一次就會結束,很有可能會頻繁被勒索。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陸玖財經”(ID:liujiucaijing69),作者:文悅,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