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奪年輕人的客廳大戰,投影儀能戰勝電視機嗎?
這屆年輕人的消費越來越迷幻。
哪怕口袋空空,也抵擋不住他們對投影儀的狂熱與追捧。
以前年輕人裝修會糾結,“買什么牌子的電視”。現在越來越多租房的年輕人開始糾結,“要不要把房東的電視換成投影儀”。
在某書上,近30萬篇筆記“種草”著年輕一代對投影儀的偏愛。
科技的更新,撼動了電視的馳騁江湖多年的霸主地位。但投影儀迎來屬于它的時代了嗎?
南京的趙婷今年跨年拒絕了朋友們的邀約,決定和與老公在新家的投影上重刷《怦然心動》,懶人沙發、紅酒、狗兒子“奧斯卡”,配上投影電視,溫馨浪漫的二人世界。
趙婷是個電影愛好者,但是疫情之后就很少去影院了。她選擇在家看電影,電視屏幕太小,在朋友的安利下買了投影儀。
疫情改變了人們看電影的場景,也改變了片方的發行模式,很多好萊塢發行方選擇在流媒體上線大片,2020年很多沒法在院線上映的國產大片,也紛紛走到線上,家庭觀影的熱潮方興未艾。
很多人和趙婷一樣,覺得傳統電視的尺寸限制了觀影體驗,都選擇了投影儀,帶動了投影儀行業的火熱。
今年上半年,國內彩電銷量為1994萬臺,同比下降15.5%,而投影儀的銷量超過231.2萬臺,同比增長43.3%。
電視日漸式微,投影儀成為新寵,那么未來投影儀市場的想象力能有多大?誰能突出重圍成為行業獨角獸?
投影儀市場的馬太效應
最早利用的光影技術是17世紀一個名為阿塔納斯珂雪耶 穌會教士發明的“魔術幻燈”,后來已經變成玩具,而它的現代名字叫投影機。
后來,投影儀主要是擺在教室或會議室里的笨重機器,體積大,顯示效果也很不理想。
隨著LED光源技術的成熟,投影儀的機身越來越小,應用的場景也越來越豐富,并逐步走向家庭。
根據IDC數據顯示,消費級市場投影設備逐漸成為投影設備最主要的細分市場,出貨量呈現高速增長態勢。
2017年、2018年、2019年及2020年1-6月,中國消費級投影設備出貨量分別為130萬臺、227萬臺、279萬臺和131萬臺。
而2017-2019年年均復合增速達46.5%,占各期投影設備總出貨量的比例分別為39.2%、52.2%、60.4%和77.5%,呈持續上升趨勢。
同時肉眼可見的是,智能投影儀已經從原來的to B市場向to C市場延伸。
根據公開數據顯示,投影儀商用市場同比下滑55%,家用市場占比已經超過了60%,這也就意味著投影儀已經真正走入了人們的生活。
不過,在近兩年投影儀具備大眾化的本質下,投影行業似乎也已經達到了龍爭虎斗的局面。
自2011年以來,中國投影機行業空間逐漸打開,從2016年起進入高速發展期,同比增長呈雙位數。
根據數據顯示,京東平臺和天貓平臺的投影機品類銷量呈現出明顯上漲趨勢,尤其是2020年二季度。
以6月份為例,京東平臺投影機品類銷量達到13.1萬臺,而天貓平臺則達到22.5萬臺。7月份,天貓平臺更是超過了二季度的巔峰時期,銷量突破31萬臺。
以2020年全年投影類型分布來看,家用投影機毋庸置疑成為比重最高的銷售領域,占比達到48.56%。
事實上,家用市場的增長也主要來自于頭部品牌,創新家用產品成為市場成敗的焦點,如極米、堅果、小米系、當貝等家用產品線的巨頭。
在市場份額上,投影儀前五品牌占比超過43%,其中極米占比18.1%、堅果10.1%、愛普生8.0%、明基3.7%、小米3.3%。
從市場份額看,頭部品牌已經逐漸形成。但在馬太效應下,作為行業龍頭的極米科技也開始不斷在吞噬更多的市場。
極米不僅在2020年獲得了國內投影機市場出貨量、銷售額雙第一,更是在今年3月3日通過上海證券交易所在科創板成功上市。
更重要的是,根據《IDC 2021年第二季度中國投影機市場跟蹤報告》顯示,2021年上半年中國投影機市場總出貨量227萬臺,同比增長32.4%,其中極米出貨量最高,占市場出貨量20%。
為此,根據極米今年上半年財報數據顯示,極米科技營收16.87億元,同比增長47.48%,歸母凈利潤1.93億元,同比增長98.06%,扣非凈利潤1.78億元,同比增長96.17%。
在2021年天貓官方雙十一投影儀10大品牌排行榜,國內投影儀品牌當貝、極米、堅果分別位列前3名。
其中,極米是消費級投影垂直廠商中,跑出的唯一一家上市公司。
那么,在一眾投影儀品牌上,為何偏偏只有極米如此突出?
首先,在前五投影儀品牌中,無論是在1080P高清的投影儀,還是4K高清投影儀,極米都擁有最高性價比。
其次是極米的SKU優勢,雖然明基的SKU也并不少,但價格往往比極米要高。
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很顯然價格合適、SKU相對又比較豐富的極米就成為了更多家庭的選擇。
極米3月上市成為“國內智能投影第一股”,此后行業里的資本活躍度回落。
天眼查數據顯示,截止到現在,2021年投影儀賽道投融資僅有6起;較之前幾年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
同時,被認為最有可能在極米之后上市的堅果,目前也沒有進一步動向。其母公司火樂科技,自2020年5月完成由遠大創投投資的數億元E輪融資后,并沒有新一輪的融資消息。
投影儀市場火熱,但是并沒有形成明顯的階梯性品牌的優勢,未來格局充滿不確定性。
激光光源技術下沉,產品類別涇渭分明
據天眼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現存“投影儀”相關企業共1.2萬家。
相比傳統燈泡光源的投影儀的古早,現在的智能投影,無論是從硬件還是軟件上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2021年上半年LED光源家用市場容量突破148萬臺,同比增長26%。極米處于優勢領先,市場占有率超過26%。堅果、當貝,小米和長虹位于第二陣營。
燈泡家用機市場銷量將近8.7萬臺,同比增長57%,大幅回升,但仍舊低于2019年同期出貨量水平。Epson份額達到47%創歷史新高。
家用激光產品市場同比增長18%,達到10.9萬臺。海信、峰米、長虹、小米和當貝奪得前五。海信在激光機領域市場份額高達42%。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市場上主要分為兩大光源,一個是LED光源,另一個是激光光源,在使用壽命上基本與電視一致(3萬小時以上)。激光光源的優勢在于高亮性能,LED光源的優勢在于廉價特點。
然而在目前市場上,LED光源占比最高。
根據IDC發布了《2021年上半年家用投影市場跟蹤報告》顯示,數據顯示在投影儀市場中,LED光源產品占到了88%,激光光源產品卻僅占到7%。
但即便如此,也仍然有品牌前仆后繼將激光光源帶到下沉市場。
2021年春季,當貝率先發布了激光智能投影產品,開創了激光光源在智能投影品類上和LED光源正面“硬剛”的先例。
年中以來,包括更多的投影品牌,如峰米、愛普生、小米等進一步布局這一細分品類市場,視美樂在IFC推出多種激光微投光機產品,覆蓋從近2000流明到4000流明、從定焦到變焦,從超短焦反射式到長焦的完整“應用場景”。
根據洛圖科技(RUNTO)最新發布的《中國大陸激光投影市場分析季度報告》,2021年第三季度中國大陸激光投影市場出貨量為17.3萬臺,同比增長34%。
從前三季度累計來看,中國大陸激光投影市場出貨量達到40.9萬臺,相比去年同期增長55%。
在受到投資和產業的密集關注之后,激光投影技術正在成為快速發展的賽道。
但隨著激光光源不斷成熟,小型化、微型化和低成本化是必然趨勢;LED光源不斷進步,亮度不斷提升、進而價格也有所上漲,也是必然規律。
投影儀行業的后半場
B站上up主@駑馬星球,買了十幾臺不同價位的投影儀做測試,從1000+到8000+。
在自然光狀態下,僅有價格最貴的愛普生tw5800和當貝X3,能看到些微畫面,其他基本都白茫茫一片。
(截圖來自B站up主@駑馬星球)
up主還測試了白天合上窗簾的畫質。
在窗簾遮光度一般的情況下,大部分便宜的投影儀一樣撲街了。5000左右及以上的投影儀,非常努力且掙扎地在詮釋“一分價錢一分貨”。
(截圖來自B站up主@駑馬星球)
為什么大部分投影儀在白天自然光下,都紛紛撲街呢?因為亮度有限。
而亮度,也是投影儀非常重要的一個指標,直接決定你白天能不能直接看投影。
所以,當LED光源與激光光源達到一定的平衡點后,部分投影儀品牌對光源的選擇,也將進入兩難的局面。
首先,對于以LED光源產品起家的品牌而言,性價比與產品線都處于相對穩定的狀態,如果在LED光源產品的基礎上加上激光光源產品,那就需要考慮一定的收益風險。
原因很簡單,原激光光源品牌占領著大部分的工程、辦公會議、教育甚至部分家投市場。
其次,反過來,當LED光源與激光光源處于同一價格點上,對于激光光源品牌而言,既然LED光源產品具備出色色彩表現力、超長的使用壽命以及極低的能耗,還能提高自身SKU,那必定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實際上,這樣一來主打LED光源產品品牌的市場份額也將會受到影響。
目前,投影儀市場還在擴大,根據IDC預測,到2025年中國投影儀市場出貨量
將超過900萬臺。
1.2萬家投影儀企業中,超6成的投影儀企業成立于5年內,其中,2018年投影儀相關企業新增注冊量最多,增速近2,000家,增速達到31%,很顯然,在市場規模越來越大的前提下,大量資本也將踏足投影儀市場。
也就意味著,當家用場景逐漸飽滿之后,尋找新的應用場景也將必不可少。
此外,2020年中消協也曾發布檢測報告,檢測出多款投影儀存在標準不統一、性能標注混亂、投影光效不合格等問題,如果不能有效解決行業亂象,規范產品質量,也將影響到整個行業的發展。
行業標準的缺失,不僅使投影儀廠商無法按照統一的技術規范研發、制造產品,也會影響消費者的購物體驗,最終損害的是整個行業的長遠發展。
但只要行業發展得好,資本就會不斷注入,很多問題終究會解決。
這些對于趙婷來說,完全沒考慮過,她只是覺得晚上回到家,打開投影,清晰逼真的畫面,再加上能夠躺平在臥室的舒適環境,這筆投資挺值得。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互聯網那些事”(ID:hlw0823),作者:永遇樂,編輯:史玉龍,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