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雞皮疙瘩?慶應大學開發(fā)了一種貼身設備,利用腕帶和頸帶數(shù)據(jù),分享刺激感受
根據(jù)統(tǒng)計,2020年10月,中國在線音樂月活用戶超6.2億,在線音樂付費用戶超7000萬,音樂在現(xiàn)代人生活中占據(jù)了不小的地位。
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文摘菌一樣,每次一聽到某種類型的音樂,就會感到異常興奮,就像是心臟被觸動了,有時候還會起雞皮疙瘩。
這種狀態(tài),用專業(yè)一點的說法叫做Frisson,用通俗的說法就是,起雞皮疙瘩了。
往往,這種Frisson的狀態(tài)是一種獨特的個人經(jīng)歷和體驗,很難用言語表達出來,也很難和他人分享,畢竟你的雞皮疙瘩只屬于你一個人。
不過最近,日本慶應大學的研究人員就開發(fā)了一種貼身設備,能夠收集你的Frisson狀態(tài)和數(shù)據(jù),然后和周圍的人共享。
這么說的話,那就是要共享我的雞皮疙瘩?emmm...
據(jù)了解,這個貼身設備共有兩部分組成,一個用于檢測Frisson的傳感腕帶,和一個用于誘發(fā)Frisson的觸覺頸帶。
目前該研究已經(jīng)以論文的形式進行了發(fā)表,鏈接如下:
論文鏈接:https://dl.acm.org/doi/pdf/10.1145/3476122.3484847
如何檢測你的Frisson狀態(tài)
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這個腕帶和頸帶是如何工作的。
首先,這個自動Frisson檢測是使用生理感應腕帶進行的,主要用來測量血容量脈搏和皮膚電活動。據(jù)了解,該設備基于ESP32單片機,主要使用WiFi傳輸數(shù)據(jù)。
心臟活動是用一個基于反射的光學測壓儀測量的。皮膚電活動是用惠斯通電橋和差分ADC測量的皮膚電導的變化。心率變異性和皮膚電活動相關的特征被提取出來并被支持向量機分類器使用。
Frisson分類模型在一系列的預研究中進行訓練,研究團隊共招募到了32名參與者,分類器每10秒為每個參與者激活一次,并以可變的滑動窗口大小進行操作,通常以5-10分鐘左右的數(shù)據(jù)為一個計量單位。
在最終的訓練集結果上,模型的準確率為85%,并進行了交叉驗證。
熱觸覺頸帶包括2個Peltier熱電模塊和最多6個固定在頸帶上的觸覺振動執(zhí)行器,主要通過驅動物理感覺來驅動情感的互感技術。
每個Peltier熱電模塊都用暴露在空氣中的散熱器進行冷卻,該設備由一個ESP32模塊控制,使用WiFi與軟件進行通信。
在激活后,每個熱電模塊被打開5秒,并有連續(xù)5秒的冷卻時間,讓散熱片擴散積累的熱量,這確保了熱啟動的持續(xù)性能。
在實驗中,為了測試頸帶是否被觸發(fā),其中的15名參與者佩戴了頸帶,并于脖子后面安裝一塊設置為24°C的模塊,持續(xù)一分鐘。
當Frisson被觸發(fā)時,這些參與者需要要求按下按鈕,以及需要在隨后指出整個過程中明顯的刺激狀態(tài),以及強烈程度。就結果而言,15人中有11人按下按鈕52次,14名受訪者報告表示,在測試過程中體驗到了類似Frisson的感覺,11人報告說有意識地體驗到了更明顯的Frisson。
這些結果表明,對Frisson的檢測可能有溢出效應,可以與他人分享。
共享你的雞皮疙瘩吧!
通過上述方式收集到用戶的心率變化和皮膚電活動等特征后,F(xiàn)risson共享服務器會首先處理這些原始生理數(shù)據(jù),使用機器學習來確認該狀態(tài)是否屬于Frisson。
接下來,服務器會激活坐在被檢測到Frisson觀眾的附近的人的頸帶,從而使他們也能夠接收到Frisson。如果頸帶成功地誘發(fā)了Frisson,在參與者的腕帶數(shù)據(jù)中就能檢測出來。
于此,F(xiàn)risson得以在全場觀眾之間進行傳播,每個觀眾都能接收并誘導Frisson到其附近的觀眾身上,形成一種漣漪般的傳播態(tài)勢。
整個過程可以支持5到25個用戶同時參與。
研究人員讓參與者戴上這些設備后,用耳機播放不同的樂譜,讓系統(tǒng)檢測、觸發(fā)并相互分享他們的刺激感,整個體驗過程持續(xù)10分鐘左右。
如此看來,以后要賣安利的話,你就可以和你的朋友們更切身地表達你的感受了,如果實在不行,就讓他/她也來感受一下你的Frisson狀態(tài)!
不得不說,文摘菌還是被日本研究者們的腦洞又一次震撼到了,不知道這個Frisson共享設備什么時候可以用起來呢,搓手期待ing...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大數(shù)據(jù)文摘”(ID:BigDataDigest),作者:常田小希,36氪經(jīng)授權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