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印度創業生態:大額融資和高估值的背后是泡沫嗎?
本文首發于36氪出海網站,歡迎移步letschuhai.com查看更多全球商業相關資訊。
編者按:本文選自 KrASIA,原文標題 Unexpected things that defined Indian startup ecosystem in 2021 | KrASIA Year in Review作者:Moulishree Srivastava
與2020年相比,2021年的印度創業生態可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疫情帶來的改變不可忽視。過去十年間印度初創企業普遍追求增長多過盈利,而在2020年遭受疫情重創、資金減少的情況下,不得不追求可持續增長和更好的單位經濟效益。疫情導致的低迷中,創業者們提升自我、尋找方向,學習用更少的投入獲得更多的效益,建立更扛風險的企業。
2020年底,兩個將為今年定調的趨勢已經初露苗頭:南亞國家的大規模數字化和風險投資的恢復。
盡管疫情陰霾仍在,2021年對于印度創業生態來說仍然是里程碑式的一年。數百萬印度人在線上消費內容和服務,更多地在線上進行交易,促使消費互聯網初創企業獲得大量融資并迅速擴張。
這使得風投們遞出了更大額的支票,給出了更高的估值。印度初創企業今年獲得的投資已達360億美元,較2020年的110億美元增長超過200%,創造了42家獨角獸企業。原先并不主流的行業如加密貨幣、游戲和 DTC 成了投資者們的最愛。不出意料,電商是獲得融資最多的行業,總共吸金90億美元,其次是金融科技。
口袋滿滿、規模較大的初創企業吞并小型競爭對手和業務相關企業以促進增長,給予早期投資者們豐厚的回報。伴隨著高漲的投資者情緒,大量初創企業決定在牛市上市,更加刺激了國際投資者們。
2021已近尾聲,KrASIA 試圖從更深層次總結這一年,分析一些“意外”如何改變了印度的創業生態。
盈利不再是關注焦點
2019年,共享辦公空間 WeWork 失敗的 IPO 和出行巨頭 Uber 糟糕的上市表現對軟銀造成了巨大沖擊,暴露出軟銀投資企業的估值過高問題,一時間“調整方向”在全球 VC 中成為熱詞。當軟銀收緊口袋,要求被投企業削減開支、追求盈利,印度的眾多投資者也跟隨軟銀的腳步做出改變。
隨著2020年疫情的發生,印度實行封鎖政策,本土企業別無選擇,只得削減支出以保證后續現金流。創業者和風投們竭力適應新環境,重新尋找立足點以確保正向的單位經濟效益,建設可持續發展的企業。
一年后觀點卻又發生了變化。企業估值水漲船高,越來越多的投資者、越來越高額的融資輪,賭注便是科創企業的增長速度。
位于印度金奈的研究公司 Venture Intelligence 創始人 Arun Natarajan 認為,許多公司從風投處獲得融資、估值達到數十億美元的公司,還沒有足夠的營收能夠支撐其獨角獸地位,實現盈利還很遙遠。
“在早期階段,初創企業很少談論單位經濟效益。”他告訴 KrASIA,“過去數年一直有增長和盈利之爭,在風險投資周期中總是二者選一,目前風投和企業更關注增長而非盈利。”
許多企業通過融資和燒錢飛速增長。為了給高估值正名,企業需要達成向投資方許諾的目標。
“許多時候,高估值也是一個陷阱。如果你不能如期達成增長,下一輪融資就會估值下調。” 風險投資基金 Artha Venture Fund (AVF)的執行合伙人 Anirudh A Damani 告訴 KrASIA。
燒錢的企業單位經濟效益通常也為負,他們的單位獲客成本要高于效益。
“許多初創企業,尤其是平臺,在獲客上花了大量的錢,短期內很難收回成本。” Damani 認為,“他們追求增長,但沒有人量化增長的成本。”
“一家追求增長的企業有可能無法獲得凈現金利潤,但從單筆交易看又必須是正向的。初創企業應該在 A 輪融資前搞清楚怎么實現單位經濟效益為正。如果初創企業在每筆交易都帶來損失的情況下繼續追求增長,他們實際上是在加速虧損,且越擴張虧損越大。”
Unicorn Ventures 的管理合伙人 Anil Joshi 表示,現階段風投關注的是這些迅速增長的初創企業能否實現獲客、留存、增加市場份額。
他認為數字化幫助降低了企業的獲客成本,企業花同樣的錢可以比從前獲得更多用戶、實現更快增長。
“初創企業現在更關注增長和獲得領先地位。如果產品和服務有較高的使用率,同時又有高水平的留存,自然能獲得盈利。燒錢不是問題,如果企業能夠留住客戶并向上銷售,就可以提高用戶終身價值。”
Paytm上市表現不佳的啟示
盡管投資者都希望通過二級市場交易、并購和收購獲得退出,今年印度初創企業的IPO仍然超出所有人預料。不少高調的企業如外賣巨頭 Zomato 和全渠道美妝零售商 Nykaa 上市表現亮眼,其他獲得風投的旅游網站 ixigo、線上藥房 PharmEasy、連鎖酒店 OYO、物流公司 Delhivery 和電商公司 Snapdeal 等也都有上市意向。
Damani 認為,印度初創企業的成功上市“顯示公開市場對這些公司產生了興趣。”
在 IPO 狂熱之中,金融科技巨頭 Paytm 尤為突出,250億美元的印度最大規模 IPO,上市首日卻暴跌27%。
行業專家用過高估值、商業模式經不起考驗、無法明確盈利模式等緣由解釋 Paytm 的糟糕表現。但 Paytm 也是給初創企業和散戶們的一次提醒,尤其是那些涌入股票交易軟件、初嘗投資便期望高回報的年輕人們。
“Paytm 的 IPO 給出了十分明確的信號,想上市的初創企業需要明確如何獲取收入、實現盈利。在這個前提下即便有虧損也不重要。”Joshi說,“Zomato 上市后就沒有什么變化,因為它有明確的盈利路徑。”
除了股票價格過高,Paytm 犯下的另一個錯誤是無法清楚解釋自己的商業模式,以及計劃如何盈利。
“Paytm 沒法向印度機構投資者和散戶販賣自己的故事。” Natarajan說:“他們的 B2B 生意很難向普通投資者解釋。”
“走向公開市場的初創企業需要有一個清楚、直接和好懂的故事,背后有數據支撐,證明企業有持續盈利能力或者至少有望實現持續盈利。企業不能說自己的收入和盈利將會下降,人們不接受這種故事,尤其 Paytm 的故事還很難講清楚。”
但仍然有些投資者認為 Paytm 能夠挺過這一關,最終實現盈利,長期來看依然是好的投資標的。
“Paytm 的經歷許多美國公司也曾有過。類似 Uber 的初創企業上市之后估值大幅下降,公開市場的運作模式就是這樣。”Damani 說。
“我不認為人們預期 Paytm 的股票首日就能實現翻番,畢竟此前在灰市中就已經打折出售。投資初創企業 IPO 的人不應該期望立刻獲得回報,那是交易員而不是投資者。”
不是另一場泡沫
今年在印度投資的不乏老虎基金(Tiger Global)、軟銀(SoftBank)、Accel 等知名機構。超過200家基金今年初次在印度投資,使當地創業生態中競爭更加激烈。大量融資涌入,單筆投入越來越高,交易也越來越昂貴。
“印度不缺乏好的創始人,但對于投資者來說競爭仍然很激烈。印度正變得越來越像硅谷。” Lightspeed 合伙人 Harsha Kumar 告訴 KrASIA。
印度的創業生態系統今年成熟了不少。Kumar 認為企業創始人們不僅只考慮資本,也考慮投資人能為企業帶來什么。她相信投資金額還會繼續增長。
許多風投相信高估值具備合理性的原因是當地科創企業的高速擴張。基于印度巨大的消費者基礎和數字基礎設施,企業仍然有很大的增長潛能。
投資者們也相信2021年創紀錄的資本流入不同于2015年的融資熱潮。
“2015年只有電商獲得投資者注意。但這次完全不同,各種類型、價值鏈各環節的公司都獲得了關注、投資和增長。” Joshi 說,“投資者認為投資是值得的。隨著投資者的興趣和信心增加,估值和增長也會繼續提升。”
Joshi 認為這股勢頭還會繼續,既然風投還在,估值也會繼續增長。
“基于其市場規模和增長潛力,印度至少在十年內都會是投資熱點。即便由于外部因素調整了方向,(估值)也會在一段時間內恢復。”
文|施憶
編|趙小純
圖|Unsplash,圖蟲
尋求報道、與作者交流、商務合作、投稿轉載,請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公眾號“36氪出海”,點擊菜單欄-聯系我們-合作需求,掃碼填寫表單,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