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和法律,才是元宇宙世界中的真正難題
最近許多關于元宇宙的新聞,都還停留在行業展望、投融資和VR/AR技術開發等層面,真正落地的元宇宙場景并不多。面對過熱的市場,著名國外“網紅”埃隆·馬斯克發文表示,所謂的元宇宙,在現階段更像是個“營銷流行詞匯”。
馬斯克的表態并未讓市場變得冷靜一些,倒是一則關于元宇宙的新聞引起了網友們的注意。前段時間,Meta公司開放了元宇宙平臺“Horizon Worlds”(地平線世界),在該應用內,用戶可以聊天、交友和參與派對等。近期一則用戶報告打破了Horizon Worlds歡快的社區氛圍,一位女用戶表示自己在應用內遭到性騷擾,一名玩家在虛擬世界里“摸”了自己的角色。
這一事件被認為是元宇宙中的首例性騷擾事件,引發了平臺用戶和網友們的爭論,在虛擬的元宇宙世界中,沒有真實地“摸”到也算是性騷擾嗎?
元宇宙讓虛擬性騷擾變得更可行?
與現實世界和現在的互聯網不同,元宇宙的沉浸感更強,是一個平行于現實世界又獨立于現實世界的虛擬空間。在元宇宙的虛擬世界中,因為平臺交互方式和硬件媒介的改變,提升用戶沉浸感的同時,也帶來了性騷擾等新問題。
首先,在平臺交互層面。在PC和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中,各國都出臺了許多法律法規,以應對不斷變化著的技術環境。將目光縮小至開放式應用和游戲會發現,以往規范應用和游戲發展的不僅僅是各類法規,還包括技術。元宇宙的到來意味著以往的一些標準不適用于新技術環境,正如本次的元宇宙性騷擾事件,在以往的應用和游戲中難有“摸”的舉動。
現在的一款普通程序需要程序員和設計師調好每一個參數與環節,如游戲《我的世界》中的虛擬角色能將手臂抬起到哪個角度、是左右揮動還是上下揮動、是拍手還是舉手等,每一個動作都是設計好的,使得玩家難以做出“越界”的舉動。
在Horizon Worlds這類開放式的元宇宙應用中,虛擬角色的自由度空前提高。如下圖所示,除了傳感器受限每個虛擬角色都沒有腿外,玩家可以通過VR一體機和手勢傳感器控制虛擬角色的頭部和手臂,即虛擬角色的行為由玩家真實的舉動映射而來。
現在還只是頭顯和手勢傳感器,伴隨著技術升級,以后的元宇宙硬件的傳感器只會越來越多。更多的高精度傳感器是增加用戶沉浸感的必需品,但這也是一把雙刃劍,讓部分不懷好意的玩家有了更多“行動條件”。
其次,在硬件媒介層面。PC需要靠鍵鼠等外設去體驗游戲,而Horizon Worlds等部分元宇宙平臺的硬件媒介,換成了由AR/VR和手勢傳感器構成的硬件組合,提升用戶在虛擬世界中的“感知度”。
在元宇宙的虛擬世界中,用戶雖不能直接觸碰到其他用戶的真實身體,但類似的舉動卻能被傳感器以震動反饋等形式感知到。在更高級的模擬觸感方面,Meta前段時間發布了一款用于虛擬世界的“觸覺感知手套”,通過微流控制器、軟體機器人和手部追蹤技術模擬人的真實觸感,在觸覺感知上遠比現在單一震動的手部控制器要高級得多。
在人類的五大感知維度中(視、聽、觸、味、嗅),現在的元宇宙硬件媒介能夠初步做到視覺、聽覺和觸覺的感知,不過在使用的細膩度和精確度上距離現實感官還有不小的差距。
元宇宙推動了人類“感知數字化”的發展,隨著各類虛擬空間感知設備的發展,不僅是性騷擾,現實社會中的各種問題可能都會在虛擬空間上演,對這些問題的界定需要一套新的標準體系。面對新的變量環境,可能還會迎來用戶道德感下滑等新問題,“邊界”問題關乎元宇宙的長遠發展。
元宇宙也需要“秩序”
在元宇宙中,用戶都以數字形式存在,甚至可以將角色當成另一個世界里的自己。虛擬空間沒有了現實物理空間的“莊嚴感”,用戶可能會潛意識的降低道德標準,像對待普通網絡游戲一樣對待元宇宙。
在本次元宇宙性騷擾事件中,這名被冒犯的用戶表示,在虛擬空間里性騷擾帶來的心里不適感更強烈,讓自己變得更加緊張,并且還有用戶不理解甚至支持類似的行為,這讓自己感到不安。
在面對新的虛擬空間時,“思維定勢”影響著人們對元宇宙的價值判斷,將現實社會中的對錯判斷標準沿用到虛擬空間當中,所以網絡上爭論的焦點是沒有真實地“摸”到也算是性騷擾嗎?其實一個數字角色對其他數字角色的冒犯,區別在于隔著一層虛擬空間,實施者的心理動機和行為沒變,只是不能真實的“摸”罷了。
俄亥俄州大學副教授杰西·福克斯表示:“我認為,人們應該記住性騷擾從來都不是單純的身體觸碰,它可以是言語的,當然,也可以是虛擬的。”
筆者認為,無論是現實還是虛擬世界,道德的標準不應隨著環境的改變而變得模糊。元宇宙里每一個非NPC虛擬角色,在現實世界里都是有血有肉的人,虛擬角色承載著真人玩家的行為和意志,若開放式元宇宙世界里的錯被縱容,影響的不僅是虛擬世界里的社區氛圍,還有可能會反作用于現實世界。
考慮到元宇宙并非簡單的應用,而是高度獨立的平行空間,里面可能還會有線上購物、社交、游戲和教育等場景,元宇宙是現實世界的復刻。這又延伸出新的問題,在道德之外,元宇宙的發展還有許多環節需要補足,如法律、經濟、隱私和知識產權等,現在許多規則和標準都還是空白。
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江湖,就會有是非,“復刻”了真實社會的元宇宙,同樣也要復刻并在原體系的基礎上創造一套新的規則。在清華大學新媒體研究中心發布的《2020-2021元宇宙研究發展報告》中,表示目前的元宇宙產業還處于發展初期,處于不成熟、不穩定的“亞健康”狀態,其中包括經濟風險、隱私風險和倫理制約等。
以本次元宇宙性騷擾事件為例,目前公眾對虛擬暴力等行為是否構成犯罪還存在爭議,在調查取證和傷害界定等方面還很模糊,若直接套用現實社會的法律會出現“水土不服”的情況。北京市盈科律師事務所律師發文表示:“在元宇宙中虛擬角色被性騷擾,或其他被侵權的行為,如何在新的場景中定性及適用法律進行規制,這是一個新的嚴肅的法律課題。”
筆者在查詢相關法律文件后發現,我國《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條規定,“違背他人意愿,以言語、文字、圖像、肢體行為等方式對他人實施性騷擾的,受害人有權依法請求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在元宇宙中,用戶雙方并未發生直接的肢體接觸,直接用該條款界定元宇宙性騷擾不夠全面。
筆者認為,自由度更高的元宇宙并不意味著毫無標準,并不意味著只能靠算法去制約用戶的行為,元宇宙的邊界要有一套完整的“秩序體系”,并需要專門的監察和執行機構去界定和懲罰試圖越界的用戶。未來的元宇宙數字ID或會是用戶登陸元宇宙的唯一方式,類似現在的身份證,通過禁止登錄和罰沒數字貨幣等手段,威懾和懲罰相應用戶。
尾聲
不僅是性騷擾,近段時間爆出了許多元宇宙相關的亂象,包括元宇宙炒房、炒地和數字藝術畫等。在Decentraland平臺上,曾拍賣過一塊價格高達243萬美元的數字土地(約1548萬人民幣),現在的數字土地是否能夠應用到未來的元宇宙中還是個問題,牽扯到數字土地的應用和確權等問題。
目前的元宇宙還處于萌芽發展期,包括技術在內,許多配套的標準都還沒有出臺。不過一切正在朝著越來越好的方向發展,今年年初開始實施的《民法典》第一百二十七條規定,“法律對數據、網絡虛擬財產的保護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該條款的增加和實施,契合虛擬財產發展的潮流。
作為下一代互聯網,元宇宙的發展需要完整的道德和法律標準,特別是容易存在模糊的道德方面,元宇宙需要更嚴苛的標準。劃好發展界限是許多新事物發展的基礎,元宇宙也不例外,以后或許還會有更多類似不良事件的發生,但以此類負面消息去否定元宇宙也過于片面,元宇宙是實還是虛,還得交給市場和時間檢驗。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鋒見”(ID:feng_keji),作者:鋒見,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