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書:以先進工具塑造新組織形態,讓信息如水一般流動|WISE2021新經濟之王大會
12月13日-15日,36氪WISE2021新經濟之王峰會在上海舉行,今年我們以「硬核時代」為主題。“硬核”是當下時代和大環境帶給中國新經濟企業的挑戰和機遇,一方面要求企業關注技術創新,找到自身“硬核”壁壘;另一方面要求企業回饋社會,展現更多“硬核”責任與擔當。在從商業模式創新的“應用時代”邁向技術創新的“硬核時代”之際,我們與上百家硬核企業匯聚一堂,聚焦宏觀政策、智能制造、半導體、新能源、新消費等熱門賽道,全方位探討各領域如何構建以創新驅動的硬核競爭力。
飛書是字節跳動在2016年首先于內部推出的協作工具,在2019年正式推向市場,當前已經成為企業協作平臺中的重要玩家。
在本次WISE峰會上,飛書高科技行業東區總經理鄭怡分享了飛書在字節內部的成長故事。飛書的快速迭代,背后也承載著字節跳動對組織的思考——對工具追求極致,好工具讓信息如水一般快速流動,從而推動企業內部形成網狀組織,每個員工都是一個信息節點,做到快速執行、高校迭代。
從字節內部走向外部,字節對飛書的規劃是戰略級、長達十年的投入。當前,飛書的產品形態在不斷迭代,邊界不斷擴展。基于協作平臺,飛虎近期還推出了包括人事、財稅等更多能力,客戶所在行業和服務規模都越加復雜。
鄭怡表示,飛書幫助更多的先進企業去落實管理創新,以更加溫和漸進式的方式推動企業的數字革命。希望有越來越多的先進企業,先用飛書。
飛書高科技行業東區總經理鄭怡
大家好,我是鄭怡,負責飛書華東區高科技行業工作,很高興在這里做分享,也非常希望基于字節跳動自己對于組織的思考和實踐,跟大家在這里交流一下關于先進工具和組織管理的想法。
字節跳動9年多以來的整體發展速度非常快,從2012年開始的幾十個人,到現今的11萬人的規模,字節系產品目前也已經覆蓋了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每每看到字節的速度和字節整體發展的覆蓋度,很多人會問:“在組織的快速增長當中,你們怎么做組織管理的,字節跳動做對了哪些事情?”
字節跳動從創業的第一天起,就是一家對于工具追求極致的公司,工具本身對于組織的行為和整體迭代都是有塑造作用的。甚至我們認為,對于員工的要求可以通過工具的方式進行固化。
從創業之初,我們就認為信息流動是非常酷的事情,所以我們做了信息分發。這樣的理念也承載在我們對工具的理念上——好的工具可以讓信息在企業內部,讓信息像水一樣流動。
字節跳動有兩個非常知名的產品,一個是業務產品,如抖音、今日頭條,另外一個是公司產品。這兩個產品的底層邏輯是一致的,就是讓信息自然地高速流動。在內部,我們以像素級的能力打造抖音和頭條這些產品,管理團隊也會以像素級的投入打造企業內部信息流動的氛圍。從2012年開始到現在,我們一直對于工具的追求非常極致,在每個周期都會選擇市面上最好的工具,來支撐企業發展。
這些年,我們用過非常多的內部協作工具,隨著整體業務規模的變大、業務復雜度越來越高,我們也發現,市面上的工具很難滿足字節龐大的組織增長。2016年,我們決定自己打造一款適合我們自己的工具,飛書因此誕生。
飛書承載了字節跳動對于組織的思考和美好的預期,因為我們認為,一個好的工具可以讓組織內的信息自然地流動,可以讓每個員工、每個節點得到更多的信息輸入,形成集體智慧,做到快速執行,最終讓組織形態變成網狀,每個人都變成一臺分布式計算機。
在字節,我們的工具實踐是怎樣的?
我們內部是不用PPT的,用的是在線文檔。很多人會好奇,在線文檔是不是只是把一些線下的文檔模式搬到線上?其實不僅僅如此。
飛書文檔改變的不單單只是把內容搬到線上,更多是組織的協同方式。比如文檔是可以讓所有人同時編輯的,這就從線下單機模式到了線上聯機模式,打破了入門門檻,讓更多人能夠參與到這件事情當中。同時,我們通過消息和文檔并聯的模式,能夠讓這件事情真真實實地落實到這個人,形成信息的快速觸達。
另外一個比較顛覆性的改變是,原來的文檔不能讓大家把討論的過程沉淀下來,但是在線文檔可以讓大家的討論過程以評論的形式沉淀下來,把結果沉淀在其中。當所有知識沉淀在文檔上,這就能更加方便地分享,實現更多價值的提升。
除了在線文檔,我們還把文檔這種模式延伸到開會上。我們基于飛書文檔推出了"飛閱會",與傳統開會模式相比,顛覆的點在于會前、會中和會后,能讓大家更多地關注內容而不是形式,讓信息更加完整和準確,同時讓更多人參與到會議當中,而不只是讓開會的主導方通過一些串型的方式把時間放在文檔閱讀時間上。
我們會把字節跳動開會比較好的方式分享給我們的用戶。比如小米,我們在飛書發布會上請王翔總幫我們做分享,他也用非常簡練的語言來說明飛書給小米本身帶來的價值在哪里。
他說了兩點:一,飛書解決了空間和時間的錯位;二,飛閱會解決了人跟信息上的錯位。小米用了飛閱會模式之后,給整個部門開會時間節省了5%,換句話說,今年給他們整個團隊增加了5%的員工總數。
小米使用飛閱會
我們具體來看看小米是怎么用飛閱會做決策的:
會議分成會前、會中和會后。會前,小米通過飛書的日歷模式對齊大家的時間,因為大家每個人所處的時區不一樣。當會議人數超過了10人或者20人,要對齊大家都方便的時間很難,通過飛書的智能日歷,能一鍵對齊大家的空閑時間,以一鍵拉群的方式把所有跟與會相關的人拉到群里,把會議所需要討論的材料、資料提前發到群里,提醒大家在會前把資料先看完。
在會議過程當中,與會者會一邊討論,一邊在文檔上沉淀討論過程,對于任何內容有疑問,可以通過劃字評論的方式,把問題評論下來。把問題決策或想法沉淀到文檔中。
這樣做的好處是什么?以往的開會模式更多是串行的,每個人15分鐘過這些內容,現場大部分人的參與感很弱。通過會前投文檔,在會上過有問題部分,這能把大家的一些時間從原來的串行變成了并行,大家的思考能更加結構化地沉淀在文檔上。
更好的一點是,以前開完會就開完了,沒有任何沉淀,通過飛書會議,飛書文檔可以把討論的點以跟進的方式變成下一步行動,沉淀在文檔上,同時大家可以通過文檔的點贊模式,確認大家所認同的決策結果,簽字畫押。
會后一事一議,對事事進行跟蹤和復盤,確保會議上所有議題能被很好地跟進,這樣每次開會會更加高效。飛書飛閱會做到的是,讓所有會議決策變成數字化的模式,可復盤、可迭代。
除了對于企業內部的一些協同方式做了一些改變之外,飛書也對于組織迭代有很深遠的提升。
一個組織形態的變化相對是比較緩慢的。傳統組織更多是科層制,科層制更多像一棵樹,信息傳遞方式由子節點往上傳遞,傳遞到頂端或者根結點。決策從根結點從上往下傳遞,傳遞到每個子節點,大家可以看到,信息有很大的信息差,大部分的信息是壟斷到頭部。當組織越來越大的時候,它非常考驗頭部的運算能力,它是不是能滿足很多復雜的情況,這是科層制信息傳遞方式。
在目前這個“VUCA”(組織戰略術語,指不穩定、不確定、復雜、模糊)的時代,如果是科層制組織,當外部不確定性越來越明確,越剛性的組織對于變化的適應能力相對是比較弱的。
而當工具或信息流動慢慢讓組織變成網狀組織,會帶來哪些不同?網狀組織有很多的節點,節點之間有很多連接,當連接的點線越來越多的時候,你會發現每一個節點被賦于的信息跟能量是足夠大的。
這樣的方式帶來的改變是,,每個節點在任何時候都可以快速做決策,節點之間可以因為事情和項目自由組合,因需求而聚在一起,因外部變化做改變跟調整,更加方便迭代,從而更好地應對外部的變化,組織也會更加具備韌性。
工具對組織的協作方式和形態有很大的幫助,像這樣一個工具要在公司層面內去落地,是要非常大的投入的。
所以字節跳動是怎么做的?
首先,它一定是一把手工程。
我們內部每次更換工具,都是非常重大的工程。比如當時的CEO,他早期的OKR就是:如何在公司內部推動OKR這件事情。
第二,除了是一把手工程,飛書也是戰略級投入的產品。我們核心成員來自集團的所有的核心業務團隊,可以說,飛書是字節跳動目前最復雜的產品,沒有之一。而且因為飛書本身要承載字節內部的使用,同時也要應對外部客戶需求,我們的產品投入是巨大的,規劃也是十年期的投入。
同時,一個好的工具除了一把手的認可及投入,我們也要讓員工感受到價值,首先,這個工具要跟業務息息相關。我們做了哪些工作呢?首先,飛書和很多業務的流程是緊密結合的,比如說像組織效能的精益分析,我們通過數據分析把審批效率橫向對標,看審批時間哪里還不夠高效。
我們也會通過飛書一站式看員工的入職進展以及全面的人員信息,飛書也會結合CRM系統,讓CRM系統更加好用。飛書服務著字節全球十幾萬員工,也在讓員工的服務體驗更好。這幾方面,都讓飛書這個工具非常扎實。
隨著大家對內、對外對于飛書的要求,我們的產品形態也在不斷迭代,邊界不斷擴展。除了協同平臺真正成為像員工的“水電煤”基礎設施,我們也延展了一些人事相關的能力,像OKR、招聘、績效,還有明年推出的“飛書人事”產品。另外,我們還有財稅法的能力,像合同管理、費控等。
我們也跟行業內越來越多企業進行合作。不單單是互聯網,我們的行業也拓展到高科技、媒體、文娛、新消費,新能源汽車,先進制造等等。客戶規模和客戶業務的復雜程度也越來越高,我們服務的數萬人或者數十萬人的企業越來越多,比如華潤、華住、小米等等優秀企業,也同樣跟飛書站在一起。
接下來我分享一些小故事,講講飛書如何幫助非互聯網企業去做到效率提升的。
這4張照片里面的人是同一個人,這個同學最近有點紅,他叫王明,他在飛書團隊負責企業效率顧問,專門服務物美。他花了一周的時間在北京海淀圣熙8號購物中心實習了一周,在那邊切瓜。切瓜本身帶來的價值是,把物美巡檢質控的流程遷到飛書上。
物美之前花很多精力做選型,花百萬級的預算在巡檢工具上選型。我們來看一組數據,像王明這樣的企業效能顧問深入客戶一線去體驗流程,帶來了哪些方面的改變?
首先,它的生鮮PCD觸達,從線下到線上,整體打印成本降低了4萬元,整體商品入場審核周期降低了50%。整體門店巡檢匯總時間從原來一周,降低到現在一天,真正幫助企業提升了門店運營效率。這就是說,要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要用飛書簡化流程,形成閉環,給企業的管理帶來變更和改革。
除了物美,我們也有制造業的客戶。這是安克創新,大家可以看到傳統行業的一些工業設計的變更鏈路非常長,協作鏈路也很長。如果要做一個設計變更,你要經過很多的部門,從申請部門到研發、工程、主管等等部門,在各個節點上可能還會有一些分支,所以協作效率是非常低的。我們可以看一看,安克是如何用飛書文檔串聯研發和制造項目的。
這就是安克用飛書文檔串聯整個項目的過程,把原來很多項目管理的流程搬到線上,不單單是加快效率,同時也把很多線下文檔搬到線上,知識有沉淀。
比如飛書也走進了新松生產車間,可以看這個圖,在用飛書之前,所有工藝流程都是寫在看板上,都在線下,但飛書做了一個設計,把所有關注的信息點和關注的工序改造點都放到線上。
這樣的案例還有很多,飛書的背后有一支企業效率部門,真正深入到企業一線了解流程、痛點,結合飛書的能力去做優化改造。
鄭怡
最后我做一些總結。工具本身對于組織來說有哪些方面的價值?我們認為有以下幾點:
一是塑造企業的行為,比如改變協同模式,從原來線下變成線上協同。
二是可以促成企業整體迭代,組織本身的迭代是很慢的,但是工具的迭代相對比較快,通過快速、先進的工具推動組織形態發生變化。
同時,組織的一些人員能力的成長是比較慢的,但是工具技術迭代是很快的,比如像字節,我們的員工很多接觸的是國際化業務,英文不一定那么優秀,但是我們就把對于員工語言能力的要求固化到工具上,企業在進入一些國際化市場的時候,就可以直接去應用語言功能,可以內化組織對員工的要求。
第四,組織不斷變化,勢必會遇到一些文化的稀釋問題,但是好的工具可以通過一些柔性的方式去幫助企業HR和一把手更好地落地文化,讓員工感知到文化價值。
最后一點也很重要。德魯克曾經說過:“如果你不能評估它,就不能管理它。”飛書通過后臺的數據支撐,能幫助管理者更好地管理團隊效能,比如剛剛提到的審批效能等等,這只是很小的案例。
最后,我想展示一下現在的成績單。在兩年左右的時間,目前已有一大批先進企業選擇飛書,他們也是各行各業非常知名的公司,臺下也有很多嘉賓在用飛書,大家都非常愿意和飛書站在一起。
我們以飛書幫助更多的先進企業去落實管理創新,以更加溫和漸進式的方式推動企業的數字革命。我們希望有越來越多的先進企業,先用飛書。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