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10倍空間的“人間富貴花”
標題像傳銷,但我們的內容是很嚴肅的。
關于機床,老機械研究員真的是一聲嘆息,也曾經熱血,憧憬過,但終抵不過黑夜的漫長。
這是我們隨手在2010年截取的券商機械行業關于機床的報告。
曾經的風流,雨打風吹去。沈陽機床已經ST,昆明機床也在2020年退市。
2000年到2010年,是中國發展史上轟轟烈烈的重化工業時代,與基建相關的重卡、工程機械等行業高度景氣,到處都是鶯歌燕舞,繁花似錦。
機床也在這期間發展到了階段高點。中國金屬切削機床產量在2011年達到歷史高點,86萬臺,當年沈陽機床實現收入180億,登頂世界第一,一切看上去都那么水到渠成,理所應當。
隨后機床行業開始了調整,誰也沒想到,這個下行周期持續了足足有10年。
在這10年里,歷史上可以追溯到建國初的蘇聯援建的18個國有機床廠,近乎全軍覆沒。
“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不曾見過光明。”
中國機床行業這段大潰敗的歷史,上上下下都陷入了焦慮,從市場體制、管理機制、政策甚至到工匠精神,所有你能夠想到的地方,都有人替你做了反思。
但所有這些,在我個人看來,都是隔靴搔癢,沒有接觸到問題真正的核心。
機床行業也確實有讓大家不得不焦慮的理由。
我們熟知的是,機床號稱“工業之母”,產值并不大,但卻極其重要。
2011年高峰時期,中國機床行業的總產值是2200億人民幣,按照2011年中國制造業增加值15.6萬億人民幣計算,占比不到1.5%,何況這些年產值一直往下掉,制造業增加值一直往上走,到現在占比已經掉到1%以下了。
雖然產值占比極低,但在制造業增加值中,大約有三分之一的最終產出,是由機床加工完成的。也就是說,2020年中國26.6萬億的制造業增加值中,機床行業直接撐起了8-10萬億的產出。
機床這個行業,是真真正正的“人間富貴花”。機床是制造業成功的結果,而不是原因,指望做強機床行業撐起強大的制造業,無異于緣木求魚。
“冷處偏佳。別有根芽,不是人間富貴花”,如果你現在百度“人間富貴花”,就會發現,這比仙女的要求都要高。
上面黑框里面戴眼鏡的這個老頭,全名叫尤里·伊凡諾維奇·馬卡洛夫,曾經的俄羅斯黑海造船廠的廠長,就是在他手中,前蘇聯未完工的航母“瓦良格”號2000年6月14日開始了它的東方之旅,并在2012年9月25日正式成為中國海軍的一員,也是中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號”。
瓦良格號也算是命途多舛,1991年只完成了67%,蘇聯就解體了。1993年,俄總理切爾諾梅爾金、海軍總司令格羅莫夫在時任烏克蘭總理庫奇馬的陪同下來到黑海造船廠,探討瓦良格歸屬的時候,就有了那段著名的,注定要為落日余暉做最后的緬懷的對話:
馬卡洛夫說,“這艘航母已經不可能完工了”,在場的人問道“為了讓航母完工,工廠需要什么?”
馬卡洛夫回答道:“蘇聯、國家計劃委員會、軍事工業委員會和九個國防工業部、600個相關專業、8000家配套廠家,總之需要一個偉大的國家才能完成他。”他繼續說,只有偉大的強國才能建造它,但這個強國已不復存在了。
現在,如果我們想要有強大的機床行業,我們需要什么呢?
我們需要的,是一個汽車強國。只有發達的汽車體系,才可以哺育出強大的機床行業。
在機床行業的下游中,汽車占到40%,是機床行業的第一大應用,也是對機床行業要求最高的行業,代表了機床行業的最高技術水準。下游汽車行業應用的反哺,可能是機床行業做大做強的唯一條件。
上圖是2019年世界各國機床貿易情況。中國美國同為最大的機床消費國,同時也是最大的貿易逆差國。最大的順差國分別是日本、德國。
歷史也證明,機床行業的崛起跟汽車行業的沖鋒陷陣是密不可分的。
這是招商證券劉榮2009年的一篇報告中的圖,1971-1991年間,日本汽車產業從國內向海外轉移,也帶動了國外汽車生產基地對日本機床的需求,巧合的是,1983年日本汽車產量超過美國成為第一,1982年日本機床產值也躍居世界第一。
另一個例子是韓國機床的走紅。根據知乎吳昊陽的材料,韓國機床起初是不入流的,但當韓國的汽車和船舶零部件制造商將生產基地轉到中國后,所有的工藝和設備都會照搬原廠,企業主仍然會選擇從韓國進口設備。所以韓國的機床也開始在中國四處開花。例如斗山機床近年來就在汽輪機葉片加工領域攻城拔寨,大有取代馬扎克,森精機之勢。
汽車行業很重要,重要到可以直接主導一個國家的興衰。汽車行業的產值,占到一個國家GDP的10%,最關鍵的是,占到一個國家制造業的1/3,也就是沒有了汽車行業,一個國家的制造業基本上就是全線崩塌。
可我們在傳統燃油車時代,實在是不入流。
這是2020年,世界前10大汽車集團銷量榜。加入WTO都快20年了,在燃油車這個行業,中國還是一個能打的都沒有。在中國已經式微的韓國現代起亞,2020年銷售635萬輛,而中國品牌第一的吉利汽車,不算上沃爾沃,2020年才賣了132萬輛。
年銷售200萬輛,就是一個天塹。上去了,你就是頂流,上不去,就只能在邊緣徘徊。
沒有頂級的汽車集團,又哪談得上強大的機床行業呢?中國機床行業的崛起,我們需要我們的豐田本田,需要我們的大眾奔馳寶馬,他們現在又在哪里呢?
沒有下游的汽車行業應用反哺,即使出再多的政策,給再多的刺激,也不過是郭敬明小時代里的流沙,風一吹就散了。
現在,彎道超車的機會來了。實際面對這個巨變,我們絕大部分人都低估了這場大沖擊的影響。
數據是冰涼的,他們只反映一個事實。那就是在新能源汽車這個賽道里,我們已經超車了。
在2021年9月份全球新能源汽車車型銷量前20榜中,中國有12個,除了比亞迪系列外,還有你平時聽都沒聽過的雷丁芒果。哪怕按品牌計算,在全球前9個月的累計數據中,比亞迪也僅次于特斯拉排名第二。
醒醒啊,這個世界真的變了。
有很多人一直有這么一個觀點,豐田本田奔馳寶馬技術實力雄厚,現在電動車不行是因為沒有發力,一旦他們正式進軍電動車,那就沒現在的新勢力什么事了。持有這個觀點的人,請翻翻中國歷史,看看什么叫“百萬漕工衣食所系”,諾基亞沉沒的時候,是因為高層沒有戰略眼光么?
這是A股17家機床上市公司的情況。機床收入最高的秦川機床、海天精工,收入都沒有超過20億。
上圖是賽迪顧問2019年全球重點數控機床規模表。最大的山崎馬扎克,年收入52.8億美元,折合335億人民幣,第5的日本天田,年收入31.1億美元,接近人民幣200億。
這意味著什么?
這代表,如果中國能在新能源汽車賽道上超車,中國也一定會出現一家年收入200億以上的機床企業,假如這家公司是我們17家上市公司中的一家,那就真的是10倍空間。
沒有一個行業像新能源汽車一樣,普羅大眾之間有著巨大的認知鴻溝。最前沿的大腦已經在思考未來無人駕駛的業態,中間的屁股還在討論新能源汽車與燃油車的優劣,而在廣大的鄉村,在扎根的最基層,電動車依然是個很新鮮的事物。
我們可能高估了新能源汽車的普及節奏,但我們更可能低估了這個行業對整個制造業的影響,機床,只是我們現在能想到的,將會發生巨變的極少數行業之一。
在這17家機床上市公司中,種子選手可能是海天精工、國盛智科、紐威數控。發令槍已響,誰能抓住這次新能源汽車格局改變帶來的行業機會,誰就能真正的登上行業巔峰。
回到2000年6月14日,重病的前黑海造船廠廠長馬卡洛夫坐在距離船廠15公里的別墅邊,與瓦良格號做最后的告別,2002年6月2日,馬卡洛夫在郁郁中走到了人生終點。他終究看到瓦良格號建成的那一天。
十年飲冰,難涼熱血。我們肯定要幸運的多,注定我們會看到機床行業不一樣的未來。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錦緞”(ID:jinduan006),作者:愚老頭,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