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研究院 | 2021年中國新經濟企業500強發展研究報告
在我國經濟增速放緩背景下,以科技創新、知識賦能為導向的新經濟成為驅動經濟增長的新引擎。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6年以來,我國“三新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不斷上升,2020年達到17.08%。一方面,以5G、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為代表的新技術,催生出新賽道,增強產業創新能力;另一方面,傳統產業與新技術加速融合和演進,衍生出如數字文娛、醫療AI、電子商務等以共享化、網絡化、全球化為特色的新業態,進一步釋放傳統產業發展活力。在新經濟發展過程中,涌現出眾多依托新技術、新模式、新產品推動生產經營效率提升的新經濟企業,其深耕底層技術、緊貼用戶需求,持續引領經濟變革。基于此,36氪研究院在剔除存在經營風險企業的基礎上,根據企業市值/估值、融資總額、融資輪次、注冊資本等維度,篩選出2021年中國新經濟500強企業。
技術與場景深度融合的新賽道玩家眾多
從行業分布情況來看,中國新經濟500強企業覆蓋29個行業,技術與應用場景深度融合的醫療健康、數字文娛和企業服務賽道最為熱門,企業數量分別達到77家、68家、55家,占比達40%。
中國新經濟500強企業行業分布
北上廣浙憑借資源優勢領跑新經濟
北京、上海、廣東對新經濟企業吸引力最強,三地落戶的新經濟企業數量分別達到139家、87家、84家,這與當地的科研資源、人才資源、產業集群、消費市場等密切相關。北京、廣東、浙江三地新經濟企業市/估值總和最高,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明顯。
中國新經濟500強企業地域分布
企業市/估值分布呈金字塔型
中國新經濟500強企業的市/估值分布呈“金字塔型”,市/估值50億美元以下企業335家,占比67%,排名前10的企業市/估值總和占比達41%,頭部集聚效應明顯。從各賽道市/估值情況來看,科技融合賽道呈現強者恒強的頭部集聚態勢,其中龍頭企業市/估值顯著高于尾部企業;硬科技賽道百舸爭流,尚未出現具有絕對優勢的行業巨頭。
新經濟主要賽道市/估值規模及集中度
73.8%新經濟企業處于成熟期
中國新經濟500強中上市企業占比接近半數,融資輪次在A輪及之前的企業占比僅為6.6%,D輪及以后企業占比達73.8%,由此可見,中國新經濟500強中大多數企業具備成熟且穩定的商業模式,受到資本與市場的雙重認可。智慧物流、智慧交通賽道中,大多企業處于B輪之前,資本較為認可賽道的成長性,充分發揮紐帶作用陪伴企業長期成長。
中國新經濟500強企業融資輪次分布
本報告的重點研究問題如下:
中國新經濟企業面臨怎樣的發展環境? 2021年中國新經濟500強企業在賽道分布、地域分布、市/估值分布、融資輪次分布方面各有怎樣的特征? 新經濟熱門賽道的發展概況如何?產業鏈結構是怎樣的? 中國新經濟500強企業中綜合實力位居前列的龍頭企業具有怎樣的業務布局和發展策略? 中國新經濟500強企業中迅速崛起的新興企業具有怎樣的業務布局和發展策略? 中國新經濟具有怎樣的發展趨勢?更多精彩內容,詳見《2021年中國新經濟500強發展研究報告》,點擊下載鏈接,可下載報告PDF版,提取碼:8uw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