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網易云音樂帶著丁磊的情懷上市:市值預估426億港元,盈利仍是難題

    懷揣著“村長”丁磊的情懷,年輕人的“云村”終于上市了。

    12月2日,網易云音樂(下稱“網易云”)正式掛牌港交所,發行價205港元,計劃募集資金32.8億港元,市值預估426億港元(折合人民幣348億元)。

    在12月1日的盤前交易中,網易云股價一度跌去近5%。截至發稿,網易云報204.4港元/股,較發行價跌0.3%。

    “強社交”是網易云最響亮的標簽,而把“云村”做成一種社區文化的網易云,也不僅僅有情懷光環——它大概是目前流媒體市場中唯一能與騰訊音樂抗衡的App。在越來越重視反壟斷的互聯網領域,網易云的存在有它獨特的意義。

    但資本市場的審視目光嚴格很多,單看發行市值,網易云僅僅是騰訊音樂同期市值的一半。想撐住股價,還有太多的維度要通過投資人的考核。

    既要延續情懷的故事,又得追趕落后的業績,這是上市后的網易云必須要面對的雙線任務。

    丁磊的情懷

    從8歲開始,丁磊就喜歡上了聽音樂。90年代買不起CD,他就用調頻質量很差的短波收音機聽,后來遇到什么壓力大的事情,他都會靠著音樂撐下來。

    情懷是丁磊談及網易云時繞不過去的話題,也因此留下了很多老生常談的故事。比如2000年網易上市的時候,曾有記者問丁磊,你現在有錢了,最想做什么事情?他回答,開唱片公司。又或者,在網易,他很少過問游戲以外的項目,網易云卻是他始終主抓的一個產品。

    對于這個產品他沒有停止過思考。到遙遠的阿拉善出差,司機放了一張有108首歌的光碟,聽得很陶醉,丁磊則對這些旋律完全陌生。他下意識的反應是,網易云距離用戶太遠了,因而要求團隊與20個具有代表性用戶保持互動,以年齡、性別、口味、地區等維度區分,寫用戶的溝通紀要。

    類似的邏輯不斷落到產品身上,進而演變出國內社交屬性最強的在線音樂平臺,并且延續至今。

    今年是網易云八周年,丁磊在內部講話中表示,云音樂的核心競爭力是創作優質內容,并且留住用戶。

    做原創音樂,他要求團隊去到最一線的位置了解用戶的喜好和習慣;做用戶運營,他希望團隊能夠多向優秀的互聯網公司學習,比如B站及其up主,“運營好人與人的網絡平臺”。

    除了自己愛音樂,丁磊也執著于網易云員工的“音樂熱愛”。

    2019年網易云六周年,他說,在這個團隊,不熱愛音樂可以離開,因為你感覺不到充分的認同感。去年一月,他又在內部講話中提要求,“只聽歌不算,聽了之后要去思考、要去想、去鉆研,才叫熱愛,才會用愛發電。”

    不過,當情懷被資本市場驗證,“用愛發電”的員工卻比想象中冷靜。

    一位網易云員工告訴界面新聞記者,公司上市并沒有帶給他什么激情或是慶祝的氛圍。到目前為止,他還沒有聽說什么喜人的上市福利,內部隨機抽了100位員工去香港觀摩上市儀式,被抽中的人里沒有他。

    除此之外,對于期權的發放,網易云通常是在入職時進行分配,根據進公司的先后時間,員工們的行權價普遍在8-12美元不等。

    雖然上市發行價定在205港元,但結合市場行情,上述員工認為這個價格撐不了太久。這意味著,跟著公司打拼到上市的員工們,可能最終并不能靠期權獲得太多收益。

    情懷也要面對現實。

    上市后的追趕

    沒有人會質疑網易云在社交上的強悍,除非焦點已經轉移到用戶規模、營收、盈利等層面。

    騰訊音樂始終是它避不開的比較對象,尤其在體量上。截至6月30日,網易云月活用戶為1.84億,在線音樂服務付費用戶為2614萬;相較而言,騰訊音樂月活用戶為6.4億,近7000萬付費用戶,均是網易云的三倍規模左右。

    不過網易云的付費率為14.2%(僅看在線音樂服務),略高于騰訊音樂的約11%,只是相比海外流媒體巨頭Spotify近45%的數字還相差甚遠。

    與已經上市的騰訊音樂相似,網易云的兩大商業模式分為在線音樂版塊和社交娛樂及其他版塊。前者以會員訂閱為主,后者則包括直播、K歌、語音交友等虛擬物收入。

    2021年前三季度,網易云音樂總營收5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2%,經調整后凈虧損5億元;騰訊音樂單個第三季度總營收78.1億元,凈利潤為7.88億元。

    在版權問題徹底得到改善之前,社交娛樂可能是網易云追趕業績的最大指望。

    2018年起至今年三季度,其社交娛樂板塊的收入占比從10.6%提升至56.9%,已經成為主要收入。而今年Q1至Q3,騰訊音樂社交娛樂板塊收入占比分別為50.8%、50.6%、49.2%,在內部顯得有些增長疲軟。顯然,網易云勢必要在開拓其他變現渠道的同時穩住這一板塊的增速,不至于快速跌落。

    事實上,網易云引以為傲的用戶文化,其變現能力也有收縮的跡象。

    上市文件顯示,截至6月30日,其在線音樂服務每月每付費用戶收入從去年同期的9.3元降低至6.8元,是歷史最低點;社交娛樂服務每月每付費用戶收入則從551.9元降低至526.5元。

    版權回歸之后,大概率能帶動其月活用戶基數上升,但在用戶付費意愿走低的前提下,能否帶動付費率及每付費用戶收入提升還存有疑問,畢竟此前騰訊音樂拿下近90%的版權池,也沒能收獲更高的用戶訂閱率。

    至于版權,無論是財報會議還是網易云App上,丁磊已經不止一次公開喊話,反壟斷之后會拿出“最大誠意”、“不計代價”拿下更多非獨家合作。

    這可能是網易云在未來幾年能否實現盈利的最重要影響因素。

    在版權爭奪戰打響之后,遲遲拿不下更多版權的網易云,其內容服務成本占比已經來到歷史最低,即便如此還是沒能實現盈利。

    它本來已經有一個相對清晰的盈利節點。單看其負毛利率,從2018年至2020年,該數字從114.7%收窄至12.2%,更在截至今年6月30日的兩個季度轉正為0.4%。但版權采買放開之后,網易云的內容服務成本勢必又將面臨增長。

    此外,網易云目前有市場上規模第一的獨立音樂人群體,已超過30萬人,要保證平臺原創音樂的質量,需要大力投入的音樂人扶持計劃顯然也不能夠停下,畢竟這是網易云能夠與其他平臺拉開差距的主要優勢之一。

    至于什么時候才能實現真正的盈利,這是上市后的網易云和投資者接下來需要認真考慮的問題了。

    本文來自“界面新聞”,記者:伍洋宇,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