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東八區出發|當東南亞遇上海淘,Buyandship會成為下一個“天貓國際”嗎?
訪問36氪出海網站letschuhai.com,獲取更多全球商業相關資訊。
價差,是消費永恒的話題;折扣,是商家無往不利的殺手锏。
消費者對性價比的極致追求,在經濟全球化時代創造了“全球購”、“代購”、“海淘”等等跨境消費相關的新概念,也催生了圍繞跨境購物產生的眾多服務商,起家于國際轉運服務的 Buyandship 便是其中之一。
信息、物流、貨品保障是跨境購物的主要桎梏,據統計,亞太地區57%的消費者曾嘗試跨境購物,但其中近半交易因前述原因失敗。
從中國香港出發,Buyandship 的用戶遍布中國臺灣、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泰國等12個國家和地區,用戶數量超過120萬。2020年,熱衷于跨境購物的消費者們在 Buyandship 上創造了5億美金的商品交易額。
最早期,Buyandship 通過整合運力資源為用戶提供轉運服務。隨著物流基建不斷完善,公司開始著眼于為用戶解決信息差、購物保障等痛點,未來 Buyandship 計劃以平臺形式為消費者提供功能更加完善的跨境購物比價系統。
除比價體系外,Buyandship 在第二階段將重點發力與跨境電商賣家的更深層合作。隨著電商平臺流量價格逐步走高,Buyandship 希望憑借著積累多年的用戶粘性及物流基建,成為下一個流量與品牌的聚合場景。
2014年,正值跨境購物興起之際,全球化的加速刺激著彼時依舊傳統的物流行業奔向新的商業模式,Buyandship 創始人 Sheldon Li 也借此機會開啟了自己的創業之路。這次,我們跟 Sheldon 聊了聊 Buyandship 的商業模式、東南亞跨境物流及海淘的未來可能性。
以下對話經過不改變原意的編輯。
從跨境物流到建構內容生態
Buyandship 創始人 Sheldon Li 來源:企業供圖
Q:請介紹下 Buyandship
A:Buyandship 是一家跨境電商科技公司,主要給亞太地區消費者提供跨境購物產品資訊、物流、保險、退貨、保用和支付等服務。跟傳統物流商不同,我們的定位是“營銷+物流服務商”,面向消費者,而非賣家。
Q:在跨境購物體系中,Buyandship 扮演什么角色?
A:跨境購物市場存在很大的增長空間,但目前這個商業模式還存在幾個痛點——信息、物流、退貨機制及支付,Buyandship 的功能就是解決這些問題。
第一層,Buyandship 提供比價信息,引導消費。比如 iPhone 在美國與菲律賓的價格相差了約20%,但很多消費者并不了解產品定價的差異,我們為消費者提供這樣的信息。
第二層,通過資源整合,提供高效、低價的跨境物流配送服務。
第三層,提供購物保險服務。很多消費者不選擇海外購物是因為退貨沒有保障,所以去年我們跟保險科技公司 Onedegree 達成了合作,通過保險的方式消除消費者這方面的顧慮。
Q:提供商品比價信息、物流、退貨服務,這聽起來像是電商平臺,Buyandship 和電商平臺的區別是什么?
A:我們發布的是獨立站商品信息,給獨立站導流。對電商賣家來說,流量很重要,現在電商賣家基本是獨立站+平臺雙線運營,但出于用戶粘性、品牌建立等因素考慮,加之平臺流量越來越貴,賣家更愿意選擇獨立站。但獨立站需要自己開發流量,曝光渠道就十分珍貴,而 Buyandship 剛好可以帶來流量,并且我們的營收來自于用戶端的物流及保險費用,不會加重商家負擔。
Q:Buyandship 的物流業務與傳統物流公司的本質區別是什么?
A:傳統物流公司相對被動,大多數情況是發生商品交易才會帶來收益,尤其當面對大賣時,利潤空間會被壓縮。但 Buyandship 的模式是引導消費,再提供物流服務,我們可以擁有更大的議價權,同時手握流量可以有多種盈利模式。
Q:流量從哪里來?
A:通過營造內容生態體系,把消費者從社交媒體上引流到 Buyandship 平臺。
Q:是什么樣的內容生態體系?
A:第一,用戶買什么,我們推送什么。
第二,我們在社交媒體上建立了標簽社區,用戶可以自發分享購物心得和經驗,現在每個月大約有1400篇內容是 UGC。
Q:未來會考慮把這些內容從社交媒體帶回自己的 APP 嗎?
A:會。平臺設計會通過游戲化行為獎賞鼓勵分享及閱讀,內容真實性、分類精細度、內容展示架構、投放邏輯也都在我們的開發計劃里。
Q:Buyandship 是要做個兼備交易網絡與履約網絡的平臺么?
A:目前 Buyandship 的月訪問量是700萬,今年年底會推出自己的比價系統,用戶可以直接在 Buyandship 平臺下單。去年 Buyandship 的用戶購買了5億美金貨值的產品,用戶的消費力和 Buyandship 的物流基建告訴我們可以去做更多事情。
接下來,公司會進入發展的第二階段——跟海外賣家深度對接。這個階段我們會專注在商家的開發上,Buyandship 未來會進化成跨境電商平臺及獨立站的服務商。明年我們計劃推出賣家系統,功能包括流量引導、全球派送和退貨、降低退款風險等等。
Q:接下來會開發大陸賣家么?
A:會。大陸商品的品類、質量很有優勢,同時供應鏈也是世界頂尖的。2022年我們計劃上線賣家系統,同時會開始與大陸招商人才、代運營公司接洽。
Q:Buyandship 最終的形態會是怎樣?
A:未來五年的形態目標是集合大數據、物流、媒體及金融的跨境電商平臺,對標速賣通。
Q:獨立站品牌的集合能夠做成這個量級的商品引擎么?
A:從當下的發展勢能來看,我們相信這個模式可以做到很大的體量。買同樣的商品,消費者看中的是價格,Buyandship 平臺上的價格比本土電商平臺低大約30%,消費者有動力從平臺流向我們,最關鍵的流量及銷量就有了。
Q:短期來看,如何去達到這一目標?
A:年底我們會開始新一輪融資,投入到 B2C 產品和增值服務的優化、市場拓展。目標兩年后達到1億美金的年營收。
跨境物流市場潛力大
Buyandship 美國倉庫 來源:企業供圖
Q:Buyandship 注冊用戶主要來自亞太地區,尤其是東南亞,為什么是這塊市場?
A:其實國內消費者也能感知到不同地區商品的價格差異,也催生了很多海淘平臺,比如考拉、天貓國際等。在東南亞,國內外商品價格差異更為明顯,并且產品選擇面比較窄,消費者有足夠大的動力選擇海外購物。同時,由于物流操作的復雜度高,很少有專門的服務商做這一塊,這是我們的機會。
Q:東南亞的跨境購物生態是怎樣的?
A:從流量端來看,東南亞年輕人是現在消費的主力軍,他們有能力、有意愿去購買更優質的海外商品,所以廣義上的“海淘”在東南亞是非常受歡迎的,但是在渠道方面東南亞還處在初級階段,類比國內還停留在代購的階段,這也讓我們看到了做跨境購物平臺的巨大機會。
Q:東南亞物流復雜度高,你們怎么解決的?尤其是最后一公里
A:我們其中一個創辦人的家族背景是物流公司,一個股東是新加坡郵政,在東南亞地區有充足資源去建立物流方案。Buyandship 進入新市場的時候,都會通過投資人關系跟當地的大家族合作,將商業模式迅速本地化。
如果去年問我東南亞的最后一公里,這確實是個問題。但從今年開始,有大量的資金涌入了東南亞物流建設,比如 Ninja Van 等都發展得很快,物流服務商越多、發展越迅速,對于 Buyandship 的模式來說更有利。
Q:那么,現在 Buyandship 在東南亞各國的進展如何?
A:現在業務覆蓋了菲律賓、新加坡及馬來西亞市場,占我們營收的30%,接下來準備進入泰國及越南市場。去年,菲律賓年營收增長了280.5%,新加坡年營收增長了133.5%,馬來西亞年營收增長了181.5%。
Q:現在大家都看到了東南亞物流的機會,中國的百世、順豐、京東等都去了東南亞,對 Buyandship 的影響是什么?
A:在第一階段,我們和傳統物流公司最大的分別是我們面向消費者,是完全不同的游戲規則,在某種程度上我們是他們的客戶,不會產生競爭。在第二階段,即使我們的基建沒有他們發達,但我們有兩大優勢——增加賣家收入的能力、更多的盈利模式,不需要跟他們在物流費用上沖突。
Q:當市場潛力被發現,模仿者就會變多,Buyandship 的護城河是什么?
A:用戶參與度是最大的護城河,在香港、臺灣及菲律賓的同類型公司中,我們的用戶質量、用戶內容、粘性更高,物流效率、用戶流量、社區活躍度也是當下的優勢。
第二階段,我們會投入更多在物流基建上,把物流成本降低,商家資源也會成為我們的優勢。
Q:用戶、內容、社區、物流效率,能否給出更具體的數據?
A:按每周的數據來算的話,Buyandship 的社交媒體每周會產生100萬人次的瀏覽量;社區活躍人數是5萬人;每周大概有300條 UGC。目前,單從香港地區來看,網站的 MAU 是同類型公司中的第一名,數據是第二名的3倍。
物流效率是香港同類型公司中的第二名,但第一名的價格是我們的4倍。
Q:中國的淘寶、京東后來也推出了海淘功能,如果有一天東南亞電商巨頭做了 Buyandship 做的事怎么辦?比如 Shopee 的全球化進程就非???/strong>
A:第一,電商市場容量夠大,而且市場只會一直變大,我們相信這個市場足夠容納很多玩家去競爭。第二,Shopify、Woocommerce 等平臺的迅速增長,讓我們相信賣家因為用戶粘性及利潤率的原因,更傾向于獨立站,之前提到了 Buyandship 更多是為獨立站賣家服務。
Q:Buyandship 模式的未來機會點在哪里?
A:現在有全球直送的獨立站都在用昂貴的物流供應商,如 DHL 和 Fedex 等等,流量則依靠 Google、Facebook 等廣告費用競爭激烈的平臺。Buyandship 處于這兩者之間,商家端我們提供優質、精準的流量,用戶端我們提供高性價比的物流。我們相信物流、流量都有著很大的盈利空間。
文|常薇倩
編|趙小純
圖|企業供圖
尋求報道、與作者交流、商務合作、投稿轉載,請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公眾號“36氪出海”,點擊菜單欄-聯系我們-合作需求,掃碼填寫表單,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