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價重挫近50%,“OK鏡之王”還OK嗎?
今日,醫療服務板塊繼續下挫,跌逾2%。其中,“國產OK鏡之王”——歐普康視暴跌近7%,較6月歷史高點回撤將近50%。
(歐普康視股價走勢圖,來源:Wind)
今年,歐普康視上演極致過山車行情。2月—3月,股價從92.7元一路下挫至51.2元,跌幅高達43%。然而從3月中旬到6月下旬,資金猛打猛攻,股價反彈109%,并創下歷史新高。萬萬沒想到,最近短短4個月,股價再度逼近腰斬。
歐普跌跌跌不休,在演繹什么邏輯?市場又在擔心什么?
01預期集采?
歐普康視主營產品就一款,即OK鏡,2020年營收占比高達92.76%。一旦主營產品被集采亦或是遭遇監管政策,將面臨重大風險。
OK鏡客戶群為青少年,涉及到養育成本。在提倡“共同富裕”的大背景下,市場有理由擔憂OK鏡被集采。
對此,歐普康視于11月11日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角膜塑形鏡不在醫保范圍之內,不屬集采產品。 11月26日,愛爾眼科在機構調研時表示,集采是要占用醫保的,公司認為OK鏡不會集采,即使未來集采,公司認為也不是壞事,可以以價換量。 現在OK鏡的普及率還很低,價格很高。
按照正常邏輯理解,正如歐普、愛爾所言,OK鏡屬于自費,并不會占用醫保費用,不會被集中采購。
但市場仍然擔心OK鏡可能跟種 植牙一樣,政策迂回,降低老百姓負擔,達到集采的效果。目前,寧波、四川已經出手種植牙,未來可能有更多的省市跟進。
另外,我們應從更大的維度來理解政策與“共同富裕”。
對于教育和地產兩座大山,監管層重磅出手,尤其是教育,一舉逆轉了人們的預期。在醫療上,監管層除了2018年開啟藥品集采等措施外,今年的動作顯然更大了,也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市場對于醫藥大行業高增速的一貫預期。
7月20日,國辦引發《全國深化“放管服”改革著力培育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電視電話會議重點任務分工方案》,明確提到了在醫藥領域開展反壟斷執法。
8月,安徽開啟了對化學發光試劑的集采。雖然只是省級集采,但對化學發光這個體外診斷熱點子行業的預期影響重大,因為之前投資者普遍認為化學發光不會集采,即便集采也會是很多年之后。
9月,國家醫保局正式發文支持地方對于種植牙“集采”。這都是市場沒有預料的,因為種植牙屬于自費項目,屬于少有的集采免疫避風港。但這一美好愿望被打破了。
11月18日,國家反壟斷局正式掛牌成立,從正廳級單位上升至副部級單位。同一天,反壟斷局的“第一刀”砍向了醫藥行業——出臺《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關于原料藥領域的反壟斷指南》。
集采常態化(應采盡采)+反壟斷組合拳開啟,朝著更惠民的方向去了。尤其是成立反壟斷局,級別提升,未來或許有更多更大的動作。也正是因為以上政策推進,醫藥或醫療服務行業的強勢龍頭股一跌再跌。
對于醫藥投資者,如此之大的宏觀因素變化值得深刻察覺與應對。以史為鑒,反壟斷介入互聯網,已經深刻行業增長邏輯,亦是巨頭們持續大跌重要邏輯。
02行業攪局者
2017年上市至2020年,歐普康視大漲2940%,成為創業板指最大的黑馬之一。且持股體驗感非常好,每年都穩穩上漲。2017年上漲280%,2018年上漲38%(2018年大盤發生了什么,大家都很清楚),2019年上漲126%,2020年上漲160%。
股價飆升的背后,有扎實的業績作為支撐,2013-2020年,營收和歸母凈利潤年復合增速分別為38.08%、50.29%。今年前三季度,營收大增64.22%,歸母凈利潤大增59.63%。
(歐普康視核心財務數據,來源:Wind)
業績持續高增長背后,是角膜塑形鏡行業蓬勃發展的鮮明寫照。根據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協會眼科及視光學分會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角膜塑形鏡的使用量為64萬副,行業滲透率只有1%左右,其中在中國在校青少年群里的滲透率僅為0.61%。2020年,行業滲透率約為1.26%,而在發達國家和地區,塑形鏡的平均滲透率都在5%以上,且呈現出較快上升趨勢。
到了2023年,角膜塑形鏡滲透率在中國有望達到2%左右,年復合增長率達30%。期中,一二線城市消費水平較高區域,行業滲透率或達5%-10%。整體而言,到2023年國內角膜塑形鏡終端市場規模有望達到237億元。
(2016-2023年角膜塑形鏡規模測算,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OK鏡行業集中度非常高,進口產品占據主要市場。國內,有9家角膜塑形鏡獲得了CFDA認證,進口7家,中國大陸2家,TOP5廠家市占率達到90%以上。
其中,根據2018年國內角膜塑形鏡驗配量來計算,歐普康視占據24%的市場份額,處于老大的位置,排名第二的是中國臺灣的亨泰占比22%,第三是美國歐幾里得,占比18%。此外,還包括露西德、阿爾法、GreamLite、菁視等海外品牌。
(2018年角膜塑形鏡市場格局,來源:國盛)
值得注意的是,另一家國產公司——愛博醫療進展神速,讓歐普康視備感壓力。2019年3月,愛博醫療獲得OK鏡的批文,當年銷售片數為2.3萬片。到2020年,銷售額高達4126萬元,銷售片數高達10萬片,后者同比大增339.7%。2021年,放量更為迅猛,上半年銷售額高達4422萬元,銷售片數已經高達10萬+,全年目標為20萬片。
(來源:公告)
歐普作為國產龍頭先行者,2020年銷售46.8萬片,同比僅增長14.52%。去年愛博醫療放量,已經達到歐普的1/4。按照這樣的增長速度,愛博在未來幾年有可能超越歐普,成為“國產OK鏡之王”。
愛博OK鏡持續超預期放量,與之低出廠價有關系,渠道利潤更高,尤其是民營更愿意推廣,在愛爾渠道上量也很快。另值得注意的是,在2023年以前,OK鏡處于絕對的增量市場,市場格局還好,高增速還可以維持,但在2023年及以后拿到OK鏡的批文的國產企業會增加。
到時候,新的競爭者進來,價格戰可能是免不了的,對于單品獨大的歐普沖擊會相對更大。而愛博的產品線足夠多元化,布局植入類眼科耗材、手術器械、手術設備、視光產品、眼科制劑、眼科醫美,覆蓋白內障、屈光不正、青光眼、眼底病變、除皺全平臺產品。
(愛博醫療2021H1收入結構,來源:天風)
03尾聲
目前,歐普康視最新PE為82.7倍,位于上市以來估值中位數水平。當前時間位于年尾,如果把估值切換到明年,估值還會下降,看似并不貴了。
(歐普康視PE走勢圖,來源:Wind)
金融市場交易的都是未來。當前,市場預期OK鏡行業政策或有動作、競爭對手施壓等因素,業績高增長面臨較大不確定性。在此背景下,市場首先要殺高估值,要知道今年2月PE一度去到了200倍以上。其次,要看市場擔憂的會不會發生,如果政策沿著集采亦或是價格監管方向去的話,那么還要殺基本面邏輯。
不管怎樣,歐普康視單品獨大,抗風險能力較差,當前位置需謹慎而為。今年其他醫藥領域,單品獨大已經有長春高新、健帆生物、樂普醫療、大博醫療等白馬被捶得面目全非。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格隆匯財經熱點”(ID:glh_finance),作者:墨羽楓香,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