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頭部品牌廝殺愈發激烈,手機細分市場再度開戰
隨著5G 的不斷推進,手機頭部品牌廝殺愈發激烈。而在這場博弈中,很明顯的一個趨勢是,“跑馬圈地”進行擴張的時代已經逐漸結束,各廠商開始在細分品類上發力,力求在5G 手機的細分賽道上掌握主動權。
市場飽和,細分市場成新增量
2018年可謂是手機市場最為慘烈的一年。國際數據公司 IDC 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全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總銷量為3.98億臺,同比下滑10.5%。
手機市場已急劇飽和,面對如此嚴峻的環境,如何搶占未開發的細分增量市場成為了手機品牌的重要之戰。
2019年年初,一輪手機子品牌潮便急不可耐拉開帷幕。小米宣布紅米手機獨立成為 Redmi 品牌,vivo 則推出了全新子品牌 iQOO,OPPO 宣布 Realme 正式從印度市場殺回國內。國產手機廠商今年開啟的這一輪子品牌部署,戰略意圖很明顯,就是要用差異化的品牌格局搶占細分市場。
在手機細分市場1.0時代,“價格”成為劃定用戶的主要考量,手機廠商的主力產品線一般對應高端旗艦、年輕化市場以及性價比。所以在4G 時期,產品的細分依然繞不開價格,“價格戰”打得火熱,手機新品發布會上動不動就 “diss”友商成為當時手機圈的常態。
在手機細分市場進入2.0時代后,品牌定位清晰明確、差異互補性強,同時用戶群體的定位也更加細分化。而在產品方面,功能差異化成為廠商產品定位的重要考量,尤其進入5G 普及后,進一步激發手機廠商的變革與創新。
手機廠商為了搶占更加細分的市場,開始圍繞用戶需求來打造差異化產品。
其中,Redmi 主打極致性價比,黑鯊主打游戲手機,榮耀主打技術,realme 主打性能和游戲體驗,iQOO 主打性能旗艦。
在業內人士看來,消費者需求正由千人一面到千人千面,個性崛起帶來個性化需求爆發,比如顏值、性價比、高品質、社交屬性等等,多元化和垂直細分化已經成為必然趨勢。
如何擊中用戶需求 廠商玩法各不同
既然細分市場已經被手機廠商推倒了戰略的高度上,產品的差異化就變得尤為關鍵,這是存量市場廝殺出自己細分賽道的不二法門。
所以,我們看到大部分品牌開始拋棄過去按年齡、收入等粗放的客群劃分方式,從更細致的維度給消費者貼上各種各樣的標簽:
比如關注新的用戶人群(如二次元,潮玩群體);關注新的使用場景(健身、商務辦公、戶外);關注新的產品需求(如手游、拍照、快充);關注新的情感需求(如炫酷、顏值主義)等……
捋一捋手機圈近期發布的新品不難發現,新品所面向的用戶群體更加多元化。
3月23日,黑鯊科技推出了全新的黑鯊4 Pro 游戲手機。據了解,全新的黑鯊4系列標配6.67英寸三星 AMOLED 高刷屏,搭載高通驍龍888旗艦性能處理器。同時,全系標配的雙機械升降式實體肩鍵更是被玩家戲稱 “開了物理級外掛”,為玩家帶來了全方位的升級體驗。
作為成立僅三年的品牌,realme 則希望通過高性能 + 性價比的方式,嘗試中高端產品細分市場,從而找到更多的目標用戶。最新推出的 realme GT,售價不到3000元,但在硬件上采用的卻是2021年的旗艦水準,除了驍龍888處理器外,還采用了 LPDDR5運存及 UFS3.1閃存,是目前旗艦手機的標準配置。
雖然進入細分市場已經是大勢所趨,但是具體效果還是要看各大品牌的真正實力與實際運作。唯一可以確定的是,頭部品牌將會在拓寬細分市場和沖擊下沉市場兩條線路上并行。今年在細分用戶群市場的爭奪,誰將切走這塊市場最大的蛋糕,還很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