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魯勇表示:5G建設和發展要5“機”協同,滿懷信心
10月14日,2020年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覽會在北京舉辦,展會以“網融萬物,智向未來”為主題,吸引了來自ICT(信息通信)產業鏈上下游400多家企業參與。
魯勇曾在2019年的通信展前,提出“5G的產業發展要敬畏行業”的觀點,今年華為參與通信展的主題為“5「機」協同,共創新價值”,意為5G與聯接、計算、云、AI、行業應用進一步融合,持續為產業發展與社會進步創造新的價值。
從敬畏行業到5“機”協同,5G發展要做好“行業選擇”,實現“價值定價”
去年,隨著工信部在6月為5G發放商用牌照、10月底運營商宣布5G正式商用,中國5G速度令世界側目,業界高呼5G“元年”到來,甚至有聲音認為,5G的到來能夠在短時間內解決多技術集成領域的問題,諸如自動駕駛面臨的實時通信、視頻回傳、物體識別等。一時間5G成為最熱科技概念,被捧為萬能良方。
在去年的通信展前期,魯勇提出“5G不是萬能的”觀點,認為5G必須要和其他的技術結合起來,在與行業交融時要抓準行業切入點,要敬畏存在許多年的行業。“5G不是萬能的,它是智能世界的信息聯接平臺,是行業智能化轉型的‘中間件’。”在魯勇看來,“5G+云+AI”是未來新的智能世界三要素,但5G并非萬能,必須要和其他的技術結合起來。
從5G當前首發的產業創新實踐來看,也確實如此。無論是遠程操控類的應用、圖像識別類的應用、無人機器類等的場景應用,真正能夠對行業的數字化轉型與智能升級起到作用,僅靠單純的5G聯接能力是不夠的,必須要有“通用計算或AI計算”能力的加持,同時必須要與行業信息化系統結合,才能真正產生價值,這就是技術的協同,“共創新價值”。
為此,華為攜手運營商及合作伙伴,深入到礦井、港口、醫院等場景,探索5G與千行百業的價值交匯點。經過一年的實踐,運營商、行業企業與華為開發的5G商用項目遍地開花,如“抗疫”與復工復產期間,ICT基礎能力在保證醫護安全,提升治療效率,管控疫情,更好的實現“復工復產復學”等方面均產生了巨大的推進作用。
魯勇強調,5G行業應用當前階段還是要先根據區域特點做好行業選擇,確定哪些場景具備先發優勢,具備剛性需求,重點發力,做實做透,在實現應用價值閉環的同時,還要實現商業價值閉環。要設計出成熟的商業模式以實現價值利益的合理分配,避免同質化競爭,對整體的產業參與者都能形成價值保護,這樣才能有效的推動商業生態的正循環,卷入更多參與者。
數據將成核心生產資料,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應當適度超前
今年的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期間爆發的遠程協同、“零接觸”與“無人化”的生產和服務帶來了數據需求的全面爆發。工信部今年4月發布的數據顯示,疫情期間我國互聯網流量較去年年底增長了50%。
魯勇認為,面向未來智能世界,“信息(數據)”將作為核心生產資料,而信息的“運輸”不是靠傳統的“鐵公基”,靠的是5G、全光通信等為代表的“聯接技術”基礎設施。未來的勞動者依托“聯接技術”在很多場景下已經不用實現空間的轉移即可完成工作,這其中包括了遠程辦公、遠程操控等等,對整體社會成本的支出將帶來很大的節約。
今年,5G、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成為國家戰略,基建重心已經從“鐵公基”轉向以新興技術為代表、將觸發新一輪產業轉型升級的“新基建”。同時,針對以5G為代表的“新基建”,也有不同的聲音存在。
我們不用過分為信息基礎設施的適當提前的投入擔心,不必過分為未來擔心,“站在昨天看明天,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好了,創新應用、創新商業模式就會出現。路修好了,自然就有車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應當適度超前,5G的建設要有戰略定力。”魯勇說。
未來,各種信息基礎設施核心的生產過程就是對“數據”的處理,5G、云、AI與傳統經濟的結合,將引發化學反應,加快數據流動,帶動新經濟高質量發展。
5G產業生態成熟度超預期,對中國5G未來充滿信心
中國5G發牌一周年,國內5G建設在2020年上了一個新的臺階。根據工信部最新的數據,中國5G的基站數量已超過60萬站,預計年底或將覆蓋全國地級以上城市,基站建設數量和覆蓋范圍已居于全球首位。魯勇相信,中國5G建設所應用的大規模多入多出、載波聚合、動態頻譜共享、上行增強等領先技術,也將有力保證年底目標的實現。
在政府政策層面,國家的產業政策在降低建站成本,降低用電成本,優先配置產業資金,牽引產業聯合創新,孵化培育5G創新應用及拓展,以及打通法規、監管環節等等方面,均對5G發展給予了非常大的支持。“幾乎所有的省份都在各項政策中對5G站址規劃、建站資金及站點用電予以了支持”,魯勇說。
值得一提的是,經過短短一年的商用,中國5G產業生態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5G套餐用戶超1.5億,終端累積發貨超過1.2億,隨著三大運營商5G網絡覆蓋的完善,5G網上終端連接數已超過1個億。魯勇透露了一組數字:2019年,中國的5G手機僅占中國手機市場總出貨量的3.5%;截至今年6月,這一比例達到了41.5%。在5GtoB領域,CPE、模組等已推出超過100款,三大運營商toB項目合計超過5000個,相關總營收超過15億元。“我們欣慰的看到,我國5G產業生態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
當前,中國有最大規模的移動用戶群體,全球頂尖的運營商和通信廠商,領先的移動互聯與行業信息化應用基礎,優質的創新生態,以及來自國家有力的政策支持,這一切為中國5G產業創新與5機協同發展提供了最佳的發展環境。面向5G未來,我們應滿懷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