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推進長三角智能制造“百千萬”工程 這些相關概念股或將迎爆發
機構表示,短期看集成、中期看設備、長期看核心零部件,國內智能制造產業鏈突圍路徑清晰。
6月24日,《上海市智能制造行動計劃(2019-2021年)》發布,計劃提出實施上海智能制造“十百千”工程,推進長三角智能制造“百千萬”工程。
億歐研究報告認為,中國智能制造整體市場已達千億規模,且增速不斷加快。勞動力、產業轉型、政策和技術四大引擎將大力助推中國智能制造改革浪潮。當前智能制造改革主要聚焦生產環節,工業機器人、工業軟件、工業互聯及大數據、工業智能為關鍵領域。
上海發布“智能制造三年行動計劃”,培育10家科創板企業
24日下午,上海市召開以“拓展‘智能+’、打響 ‘上海制造’品牌”為主題的2019年上海市智能制造推進大會,并發布了《上海市智能制造行動計劃(2019-2021年)》。行動計劃提出,到2021年上海將打造成為全國智能制造應用新高地、核心技術策源地和系統解決方案輸出地,推動長三角智能制造協同發展。具體表現在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發展基礎進一步夯實,應用能級進一步提升,長三角協同進一步深化等四個方面。
例如,實現100項“卡脖子”的智能制造裝備、工業軟件與關鍵部件首臺套(首版次)突破;全力打造汽車、電子信息兩個世界級智能制造產業集群;培育10家科創板上市企業,牽頭制定50項智能制造標準,培育2-3家國家級公共服務平臺;推進長三角智能制造“百千萬”工程,建設100家國家級示范性智能工廠、1000家“三省一市”互認的智能工廠,推動10000家規模以上企業實施智能化轉型等。
短期看集成、中期看設備、長期看核心零部件
東莞證券預計,2019年下半年基建投資有望反彈,提振機械設備需求。在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進程中,預計機械行業整體營收仍將維持穩定增長,歸母凈利潤增速或將有所上升。目前,機械行業及其細分行業估值水平仍處于歷史低位,依然存在較大的估值修復空間,投資價值優勢明顯。同時,智能制造大勢所趨,中國自2013年起成為了全球最大和增速最快的工業機器人市場。我國自動化改造空間巨大,制造業轉型升級迫切;人口紅利逐步消失,老齡化問題嚴重;疊加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我國工業機器人行業未來發展可觀。從細分領域布局,國產機器人企業突破枷鎖值得期待。建議關注,技術領先的國內工業機器人廠商以及抗周期能力較強的企業機器人、拓斯達等。
申萬宏源表示,智能制造的核心是替代人的勞動或外延人的能力,在有效控制成本的同時提升全要素生產率。從產業鏈角度看,泛自動化切削、成型、組裝與工業檢測等領域均有產線、設備可替代人的勞動或外延人的能力,我們認為目前國內主要有工業機器人、激光切削機床與自動化專用生產設備三大產業鏈具備投資機會。短期看集成、中期看設備、長期看核心零部件,國內智能制造產業鏈突圍路徑清晰??苿摪逯π袠I應用端發力,可關注集成、本體與核心零部件,集成:瀚川智能(科創板預披露);本體:博眾精工(科創板預披露)、杭可科技(科創板預披露);核心零部件:銳科激光(創業板)、雙環傳動(中小板)、創鑫激光(科創板預披露)、柏楚電子(科創板預披露)、沃爾德(科創板預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