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焦鏡頭是否會被一億像素取代:實測感人!
如今智能手機,已經擺脫了初期的性能限制,不再需要靠比拼性能跑分博取關注。發布會上的性能介紹環節逐漸成為了“附屬品”,甚至會被一筆帶過,更多的篇幅則用來講鏡頭,講拍照。產品和營銷傾向上的轉變,也就使我們手中的產品擁有了更多的“功能型”鏡頭。
回顧雙攝時代,最主流的就是發布于2016年的iPhone 7 Plus,它采用了主攝+2倍長焦的方案。通過引入一枚2倍光學變焦鏡頭,使它在拍攝遠距離景物時,能夠獲得主攝所不能比擬的細節表現,這使當時的手機廠商不僅追求拍的好,同時還要比誰拍的更遠。
自2020年起,搭載1億超高像素鏡頭的手機接踵而來,多數手機廠商在宣傳1億像素時都會用“超高像素,能夠獲得更多細節,放大xx倍依然清晰”作為產品賣點。現在更多的標準款產品, 已經將長焦鏡頭換為了畫面效果更具沖擊力的超廣角鏡頭,主攝+長焦的經典雙攝方案也逐漸成為了歷史。那么在這里首先提出兩個問題,1億像素能帶來解析力的提升嗎?真的能取代長焦鏡頭的地位嗎?下面馬上通過實際測試給你答案。
011億像素解析力實測
以下對比樣張中,左側為主鏡頭標準模式所拍攝的原始畫幅,并分別放大裁剪紅框部分,進行標準模式和1億像素模式解析力。
經過這三組樣張的對比,我們可以看到在1億像素超清模式下,被攝物體的邊緣更加銳利清晰,畫面涂抹感明顯減少。由此可見,手機廠商宣稱的“超高像素能使畫面解析力提升”確實如此。那么來看第二個問題,1億像素能取代長焦鏡頭嗎?
021億像素 vs 3倍光學 vs 10倍潛望
不得不說,把10倍潛望式鏡頭拉出來是有點太欺負人了。無論是石橋柱子的紋理,還是停車牌的文字細節,都是10倍潛望鏡頭更能打,這點甚至在通過屏幕取景器觀察畫面時就已經得出結論了。
我們把重點放到1億像素與3倍光學變焦的對比上。1億像素在解析力上并不及3倍光學變焦,仔細看就能發現它們之間的差距。在幾組樣張中,1億像素的表現都不盡人意,相比3倍出現了大量的畫面涂抹和細節丟失,黑白的二維碼甚至已經被暈染成了紅色。小結:
1億像素超清模式相比標準模式,確實能夠通過提升像素數量的方式,提升畫面解析力。1億像素和光學變焦鏡頭還有著不小的差距,“只有魔法才能打敗魔法”,一億像素并不能取代光變鏡頭的地位。
看到這里可能會有小伙伴開始覺得,“1億像素就是廠商的噱頭?”,我的回答是:“是,也不全是”,超高像素確實更利于營銷宣傳,但只要找對使用方法,它能為你帶來絕無僅有的優秀體驗。
031億像素的真正意義
超高像素 隨意截取依然清晰
1億像素最直觀的就是它這夸張的像素數量,我們把一張1億像素的直出圖分為9份,就可以獲得9張1200萬像素的高清照片。這就使我們不用擔心截掉一部分就會導致畫面變模糊,1億超高像素從根本上增加了我們在攝影時的容錯率,降低了后期難度。
在日常使用中,1億像素主鏡頭還會使用像素9合1技術,通過提升單個像素面積,以捕捉更多環境光線。在將像素總數壓縮至1200萬個后,既增加了進光量,提升了畫面的整體表現,同時也節約了手機內部的存儲空間,一舉兩得。
大底傳感器 帶來硬件級景深虛化
1億像素大底傳感器相比1200萬像素傳感器,在拍攝中能夠獲得硬件級的景深虛化效果,虛化的自然程度是軟件算法所不能比擬的。
8K攝影 隨手截出好照片
使用1億像素的手機不僅能夠拍攝超清照片,還能錄制8K極清視頻。我們在拍攝之后隨手就能從視頻中截取出足夠清晰的照片。對比以往的超高清4K視頻,8K視頻能保留更多細節,色彩分布清晰,畫面效果更加銳利。
更多手機廠商在標準版產品上拋棄了長焦鏡頭,轉而采用1億像素主攝+超廣角的多攝方案,在這里分析可能有三個原因:
1、出于對成本和差異化的考慮,就導致普通版必須和Pro、Ultra等版本做出取舍;2、對于超廣角、主攝和長焦鏡頭的取舍,廠商更愿意將資源傾向在用戶使用場景更豐富的超廣角鏡頭上;3、選擇1億像素主鏡頭更有利于營銷宣傳。
話說回來,1億像素雖然彌補不了長焦鏡頭的缺失,但卻擁有著相當不錯的實力,它的大尺寸傳感器和8K錄制,令普通傳感器望塵莫及,將這枚大底1億像素傳感器作為選購標準也絕對沒有問題。如果真的想要長焦鏡頭,就只能加油“搬磚”了,評論說說你現在使用長焦鏡頭的頻率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