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三年來iPhone發售首降價,庫克認慫?

    北京時間9月11日凌晨,科技界春晚和年度全網批斗大會拉開帷幕。如你之前所見,新iPhone正臉沒有任何變化,還是劉海屏,背部則采用你我都還不大適應的酷似浴霸的攝像頭設計。當然,最大的亮點是“降價了”。

    今年的iPhone起售價,是三年來首次下調。尤其是iPhone11的起步價是699美元,在中國的售價,加了關稅后為5499元。相比之下,上一代最便宜的iPhoneXR,起售價為749美元,而iPhoneX的起售價為999美元。蘋果上一款只賣699美元的機型則要追溯到iPhone8了。

    除了價格,蘋果這次新品我們還幫你總結了幾個亮點:比如iPhone11 Pro增加了超廣角鏡頭,相當于4倍光學變焦;4K 60幀的視頻錄制功能;7納米號稱史上最強的處理器,能把大型動作手游打得酣暢淋漓;增加了18W快充;在銀色、灰色和金色的基礎上增加了紫色和綠色,當然蘋果的綠不叫原諒綠,官方名稱叫午夜綠。

    但有幾個地方或許會讓你失望:

    一是據稱目前iPhone使用的是英特爾基帶芯片,而不是高通的基帶,眾所周知,英特爾的基帶芯片在過去的表現一直不如高通,iPhone信號弱的問題恐怕依然會存在。

    二是后置攝像頭的浴霸設計,增加了超廣角鏡頭,但現在國內廠商普遍標配四攝,而且實現的光學變焦倍數也遠大于iPhone,所以用戶既要忍受丑陋的外形,還得接受不那么先進的變焦功能。

    三是沒有5G產品,國內手機廠商里,華為、vivo、中興等的5G產品都已經開始商用,但蘋果尚沒有公布任何5G方面的計劃。不得不說,這是國產手機廠商的利好,至少在未來1年內,國內手機廠商就可以在這個維度任意揉捏iPhone了。

    三年來iPhone發售首降價,庫克認慫

    你不得不承認,蘋果放下了架子。如果對比一下歷年的機型和價格會發現,iPhone11的起售價居然比前兩代的機型便宜了50美元-300美元。正如前魅藍總裁李楠所言,“5G的壓力下蘋果要打價格戰了。”

    iPhone降價是大勢所趨。過去一年,價格貴如奢侈品的蘋果,銷量變得非常乏力。根據市場調研公司IDC公布的2018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蘋果盡管以2.088億臺排在第二,但比上一年度卻出現了3.2%的下滑。隨著5G時代的到來,iPhone11作為一部4G手機就會變得非常尷尬。

    當這個市場競爭激烈而又創新不明顯時,降價成了刺激銷量的不二法則,也是為數不多的有效做法。

    今年以來,每個月幾乎都可以看到iPhone降價的消息。實際上,這是各大電商平臺主動下調iPhone機型價格。相比蘋果官網報價,最高便宜2000多元。其中,承擔蘋果基本盤的iPhoneXR,比官方售價低了近千元。iPhone11發布之后,iPhoneXR立馬降價150美元,而iPhone8降價幅度達到了250美元。

    手機市場越來越飽和,這種做法早已經發生在了國產品牌身上。OPPO、vivo開始不再低配高價,驍龍855的旗艦芯片被用到了2000元以內的機型。各家都在提高配置,但價格卻保持不變,甚至出現下滑。

    事實上,根據媒體報道,來自供應鏈的消息顯示,今年的iPhone 11在生產成本上下降了10%(約400元),主要是由于iPhone11和上一代iPhone并沒有太大的改變,內部設計至少有70%是相同的,也減少了很多設計費用。這也是手機起步價下調的原因。

    在硬件價格之外,正在向華爾街展現“轉型服務”的蘋果,服務費用也變得“厚道了”。發布會伊始,蘋果就宣布,其9月19日啟動的Arcade游戲訂閱服務,每月4.99美元,一開場就有上百款游戲,此前報道,關鍵是這些游戲將不會出現廣告及內購買項目。

    而蘋果推出的付費電視和電影服務Apple tv+,每月訂閱費用同樣為4.99美元,不含廣告。蘋果保證一部部原創大片不斷上新。相比之下,蘋果的競爭對手Netflix訂閱價為12.99美元,亞馬遜Prime Video為8.99美元、Hulu含廣告5.99美元。截止蘋果發布會結束,這些對手股價應聲下跌,其中奈飛跌幅為3.97%,Roku跌幅為13.35%,迪士尼跌幅擴大至3%。

    而如果你購買了硬件,這些服務還將免費一年,有網友問:蘋果何時如此良心了?或許,在精明的庫克面前,賺錢才是王道。

    蘋果急了,首次懟華為

    令人倍感意外的是,一向高冷的蘋果以前誰都看不上,發布會更不會像華為小米整天把友商掛在嘴邊。但這次發布會,蘋果史無前例地跟友商跑分,華為麒麟980和高通驍龍855首次出現在了蘋果PPT上,被蘋果的A13仿生芯片吊打。

    庫克終于出了一口惡氣。因為根據蘋果公布處理器跑分數據,且不用說蘋果最新的A13處理器,即便是上一代A12也遠遠超過了麒麟980和驍龍855。

    華為一定暗暗高興,這是又有了互懟的機會。相信今天開始,一些人士將出來澄清:蘋果對比的是華為上一代旗艦芯片,而且蘋果A13公布的晶體管數量為85億個,比華為最新一代麒麟990的103億個晶體管數量,也少得明顯。華為的崛起已經讓蘋果感受到了危機,而現實已經發生的是,華為手機的銷量已經在今年取代了蘋果,成為全球第二。

    今年蘋果發布會的主題是——致創新(By innovation only),被人調侃為Buy innovation only,影射蘋果公司這幾年在創新上的乏力。

    吐槽蘋果創新不足一直網友最喜歡的環節,各手機廠商也樂此不疲。然而,現實或許沒有你想象得如此不堪。

    2016年,iPhone7發布時取消了3.5mm耳機孔,并推出了AirPods。面對這么一副售價一千多元的藍牙耳機,消費者最擔心的是這種怪異的設計很容易丟失。但三年過去了,包括華為和小米都紛紛在旗艦機型上取消了耳機孔,甚至都積極推出了類似AirPods的產品。

    2017年,iPhoneX采用了劉海屏設計,大多數人都陷入悲觀失望的情緒之中,大家認為這是iPhone最丑的一款機器,沒有人愿意接受這樣的產品。如今,劉海屏以及劉海屏演進而來的水滴屏,成為了智能手機的主流。

    與劉海屏一起出現的Face ID,也一度讓人認為不如指紋識別,安全性和易用性都遭受質疑。一年后,雷軍宣布小米成為了安卓陣營里第一家使用3D結構光人臉識別的公司。如今指紋識別之后,人臉識別也開始成為不少手機的標配。

    Apple Watch起初同樣被不少人看衰,如今卻成了蘋果的重要產品之一,而包括華為、OPPO在內的手機廠商都在智能手表上持續發力。

    …………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每一場國產手機品牌的發布會,iPhone都會從性能、拍照、外觀等方面被國產手機全方位吊打。但不可否認的事實是,iPhone在一些關鍵節點上引領著手機行業的方向,每一個動作都有回響。iPhone的一次次成功在證明了它的江湖地位。

    如果從蘋果本身的財務表現來看,蘋果也是一家非常健康的科技公司。目前蘋果的市盈率只有17.3,和其他科技公司相比,明顯偏低——谷歌約為27,Facebook為31,阿里34,騰訊37,亞馬遜74。這說明蘋果并沒有什么泡沫。

    再看蘋果手里的現金大約是2300億美元,約合1.63億元。排名第二的三星手握的現金是1050億美元,不到蘋果的一半。如果要在世界上找手上握有這么大量現金的公司,可能除了過去3年納稅都突破萬億元的中國煙草,全世界不會有第二家了。

    如今,吐槽iPhone已經成為了最政治正確的事情,但一昧的否定帶來不了國產的成功。

    我們看到華為在拍照上的追求和努力,看到華為在折疊屏幕的嘗試和5G手機上的引領。我們也看到了OV在升降攝像頭和屏下指紋上的努力。當然,我們看到iPhone在拍照上,在充電效率上的低下,OPPO很早就開始推廣VOOC閃充技術,最近連小米都開始推出了40W無線快充技術。

    每一個偉大企業的背后都有成功的偶然因素和必然條件。只是,我們不應該只看到了華為的好,卻無視了iPhone的優秀。

    蘋果跑不了,也離不開

    蘋果每年的新品發布會都不難發現中國元素。在今年新品發布會的手表視頻里,專門有消費者說著中文出鏡,甚至在發布手機時,巨人網絡作為合作伙伴被邀請上臺,為旗下游戲做宣傳。

    中國是蘋果公司除美國本土外的第一大市場,2018年蘋果在中國的凈收入總額約占全球總額的20%,比去年同期增長了約70億美元。這就不難理解,庫克自從擔任蘋果CEO之后,頻繁到訪中國,比任何一位外國科技巨頭的高管都積極。

    而中國也是蘋果公司最大的制造地。

    與其他科技公司微軟、戴爾、惠普、英特爾相比,蘋果更加依賴中國,除了大家熟知的富士康代工廠,還有大量的元器件由中國企業供應。在蘋果2018年的物料清單顯示,全球183家供應商的748家工廠為蘋果公司供貨,其中347家工廠設在中國大陸,占了46%。

    蘋果2019年3月公布了200大核心供應商名單,這些廠商占蘋果全球采購支出的98%。今年,其中87家來自中國大陸和臺灣,它們提供包括材料、器件、制造和最終組裝服務。

    蘋果與中國的結合是一場天作之合。盡管喬布斯始終對中國市場保持著距離,但庫克上任之后,傳達出對中國市場前所未有的重視。即便庫克不是像喬布斯一樣的極致產品信徒,但他具備優秀的商業嗅覺。主管供應鏈的庫克,從21世紀初開始,就啟動了在中國的布局。

    蘋果產業鏈在中國的形成,一半歸功于蘋果對于中國的戰略重視,另一半則在于中國各地政府對相關零部件商的支持,是各地政府一起捧起了蘋果產業鏈。

    蘋果看重中國的市場前景,中國也發展成為iPhone最大的生產基地和消費市場,階段性來看無疑是一個雙贏的局面。

    過去幾年,因為貿易戰,一直有蘋果把制造搬離中國的聲音。目的地包括越南、印度和搬回美國。但從市場理性的角度來看,這是一個五年內近乎不會發生的事情。

    正如紀錄片《美國工廠》所呈現,庫克才不會蠢到把工廠大規模搬回到美國。中國有大量勤勞刻苦而且廉價高質的勞動力,有什么理由搬回到美國承受高成本的煎熬?

    印度也不是太好的選擇。“現代工業的方方面面都能在智能手機里體現,光學、機械、材料、能源、電磁、芯片等等。”一位熟悉印度市場的投資人說,“做蘋果這種產業不是一個小廠就行的,需要一個龐大的鏈條,除了中國大陸,目前搬到哪去都滿足不了。”

    可以說,蘋果對中國是離不開也跑不了,而我們也期望這家開啟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科技企業,能夠與全球化供應鏈一起,持續改變我們的生活。

    麻策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