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厚植科普土壤 快速提升公民科學素質水平

    當前,我國科普事業已迎來向世界先進水平靠近的歷史性“拐點”,需要充分激發全社會參與科普的內生動力,積極應用新技術、新手段提供科普服務,以提升科學素質,促進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以下簡稱“中國科協”)通過舉辦“典贊·科普中國”評選活動、成立中國公眾科學素質促進聯合體,創新科普理念和服務模式,喚起公眾積極參與科普的熱情,培育新時代公民的科學素養。

    公民科學素質水平快速提升

    自2006年《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2006—2010—2020年)》頒布實施以來,我國不斷加大科普的力度,拓展廣度和深度,推動全社會共同參與科普,大幅提升了我國公民科學素質水平,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公民科學素質水平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中國科協去年最新發布的第十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公民科學素質水平進入快速提升階段,具備科學素質的公民比例從2010年的3.27%提升到2015年的6.20%,2018年進一步提升至8.47%。

    調查顯示,我國公眾科學素質水平呈現出與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程度相匹配的特征,有10個省市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從區域看,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的公眾科學素質水平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與2015年相比,我國城鄉之間、不同性別人群之間的科學素質差距正在縮小。”中國科普研究所研究員何薇說。

    國辦印發的《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方案(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科技教育、傳播與普及長足發展,建成適應創新型國家建設需求的現代公民科學素質組織實施、基礎設施、條件保障、監測評估等體系,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的公共服務能力顯著增強,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超過10%。

    衡量一個國家是否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具有較高科學素質的公眾比例至少要有10%。我國2018年達到8.47%,為2020年達到10%的目標奠定了基礎。同時,相關研究成果顯示,中國公民科學素質的城鄉差距、人群差距都已縮小,步入良性發展。這說明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時候,中國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水平,有望達到創新型國家的基本要求。

    科普事業向基層和鄉村下沉

    實現科學普及的全面價值,歸根到底在于促進全民共享,努力破解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矛盾,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堅守鄉村科普宣講的普通中學老師和探索技術前沿、建設大國重器的科學家一同站上2019年“最美科技工作者”的頒獎臺;一輛輛科普大篷車、一座座農村中學科技館把新奇特的科技展品送到偏遠地區;全國科普日活動舉辦15年來已有超過15億人次參與……近年來,我國科技創新飛速發展的同時,科普事業也在不斷向基層和鄉村下沉,在中國大地扎根。

    在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的基礎上,我國廣泛開展課堂之外的科學素質建設,成為對全日制教育的有益補充。“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英才計劃”“青少年高校科學營”等活動,讓青少年在增長知識的同時,激發其對科學的理解和向往。

    同時,我國在大中城市建有現代化的實體科技館,與流動科技館、科普大篷車、農村中學科技館、數字科技館一道,構成了基本全覆蓋的現代科技館體系。為偏遠、農村地區學生提供流動實驗室的科普大篷車至今已運行18年,共有1500多輛,累計行駛里程3700多萬公里。

    我國科普事業還形成了廣泛的社會動員機制,政府部門、高校、企業等各界力量積極參與。如每年9月的“全國科普日”活動覆蓋全國,已經連續舉辦16年,每年線上線下參與公眾大約3億人次。還有3000多支科技志愿服務工作隊深入基層和鄉村,服務群眾現實需求。

    創新科普理念和服務模式

    當前,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標志的信息技術革命深刻影響著人類生產生活方式乃至思維方式。

    中國科協樹立平臺理念,在內容生產、傳播機制、管理體制和運行方式方面不斷創新。2014年起,中國科協大力推動“互聯網+科普”行動計劃和科普信息化建設工程,以“科普中國”品牌為引領,大力推進科普信息化建設。“科普中國”旨在以科普內容建設為重點,充分依托現有的傳播渠道和平臺,使科普信息化建設與傳統科普深度融合,以公眾關注度作為項目精準評估的標準,提升國家科普公共服務水平。

    為促進全民科學素質提升,創新科普理念和服務模式,盤點年度科學傳播典范,中國科協已連續5年組織開展“典贊·科普中國”評選活動,今年的“典贊·2019科普中國”評選出“2019年十大科學傳播人物”“2019年十大網絡科普作品”等5個項目,評選結果已于17日晚揭曉。

    同時,中國科協還在12月18日舉辦了中國公眾科學素質促進聯合體成立大會,發布了《中國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宣言》,充分匯聚各方力量,共同打造社會化參與、市場化運作、制度化保障、信息化支撐、國際化交流的有效機制,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注入強勁動力。

    未來,中國科協將以更高水平的協同化形成科普強大合力,推動跨界融合發展,構建政產學研多方參與的大科普,努力提供公平普惠、優質豐富的科普服務,為促進全球公眾科學素質提升貢獻更多中國智慧,增進人類共同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