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5G將拉動中國數字經濟增長15.2萬億元

    “未來,通過傳感器,你也許就能感受到異地戀人的心跳。”“沉浸式體驗、產業互聯網、車聯網等都將成為標志性新應用。”“愿信息隨心至、萬物觸手及的愿景早日實現。”昨天,2019世界5G大會未來信息通信技術國際研討會上,一場“大咖說”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四位通訊行業的院士齊聚一堂,暢談5G的發展與未來。

    2019年商用元年,5G真的來了!統計顯示,截至2019年10月底,全球34個國家和地區的62家運營商,都推出了5G商用服務,5G全球用戶的總量到今年第三季度已達477萬。

    中國的5G商用發展更是迅速。據工信部披露,截至10月,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三家基礎電信企業在全國開通的5G基站已達8.6萬個,年底有望突破13萬個。“4G從標準發布到正式完成部署花了4年到5年時間,5G從基本標準完成到正式商用才一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尹浩說,5G促進了萬物互聯,5G網絡也將成為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關鍵基礎設施。

    根據中國信通院測算,“十四五”期間,5G將拉動中國數字經濟增長15.2萬億元。5G時代的到來,也催生了一系列新場景和新應用。

    “就像2G時代有承載短信和語音服務的‘大哥大’‘小靈通’,3G時代有彩鈴彩信和可視電話,4G時代有微信、支付寶,5G時代有更多可能。”在中國工程院院士余少華看來,標志性應用和設備是5G成功的關鍵。這其中,4K、8K的超高清視頻,沉浸式的社交、游戲等體驗,擁有云端機器人、精密遠程控制、實現機器視覺等基于工業互聯網的數字智能工廠,和擁有車聯網的智能汽車,都將成為標志性新應用和新設備。

    中國工程院院士劉韻潔則把“票數”投給了工業互聯網、車聯網,以及以超高清視頻、AR/VR為代表的新業務。“相比于4G,5G可以提供更高的速率、更低的時延、更多的連接數、更快的移動速率。我常說,5G不僅改變社會,也在改變生活。”劉韻潔說,這些應用場景均是互聯網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后的場景,對網絡的確定性要求也更高。比如,此前互聯網的時延是90毫秒,而在5G應用場景中,時延要求是1毫秒到5毫秒。

    新場景和新應用,是5G發展的機遇,也對5G發展提出了新挑戰。中國科學院院士陸建華介紹,挑戰既包括移動蜂窩架構容量限制所帶來的“技術墻”,也包括惡意機器流量占比過半所導致的安全挑戰。“如果把互聯網比作人的胃,移動網絡就是人的口,現在很多病毒都是從口進入胃的。”陸建華說,未來的發展,一定是網絡服從于服務,按需覆蓋,并從移動網絡內部建立安全體制。

    從2G、3G、4G到5G,移動通信每10年就會前進一代。按此規矩,10年后的2030年,世界就將進入6G時代。相比于5G,6G的大多數性能指標又將提升10倍到100倍。“6G網絡時代,將是一個無人不互聯、無處不互聯、無時不互聯、無事不互聯的時代。”余少華暢想,6G時代,網絡會進一步延伸,速度更快、鏈接更多、延遲更低,達到亞毫秒時延,實現空、天、地、海一體化通信的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