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科技興農:機器人耕田 農民荷包脹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葉卡斯、王楚涵、盧夢謙 通訊員劉鎮、周芝、增宣)一曲膾炙人口的《荔枝頌》,一支活靈活現的“鰲魚舞”……在昨天的廣州市(從化)2019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慶祝活動上,這些富含廣州鄉村味道讓人們看得津津有味。

    活動中,粵菜師傅在吹起的氣球上面切菜,精巧刀工令人嘆為觀止。科技興農新型職業農民代表分享利用科技興農、走上先進致富的寶貴經驗,也格外吸引農民朋友的關注。艾米農場負責人葉衍彬告訴記者,有別于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傳統農業,現在他們開展的項目只需要坐在辦公室里點點鼠標,或者操控無人機就能完成勞作,“巡田機器人告訴我們農田狀況,我們通過植保無人機來施肥。”他說,年輕一代農民經過學習掌握相關技術,從事農業也能獲得不錯的收入,當地農民年收入從3萬元上升到10萬元。

    廣東省農業農村廳有關負責人在致辭中表示,廣州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努力在全省當好示范和表率。在全省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中,廣州長于創新,成效突出,于珠三角片區地市排第1名,綜合評價為“好”等次。今年恰逢新中國成立70周年,70年來,廣州農業農村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2018年,全市農業總產值416.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1949年增長19倍,年均增長4.4%;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020元,按可比口徑計算,比1954年名義增長176倍,年均增長8.4%。其中,2018年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10.8%,增幅比城鎮居民高出2.5個百分點,農民獲得感不斷增強。

    增城去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26.38元

    昨天在增城也舉辦了慶祝中國農民豐收節活動。在活動現場設置的一村一品特色農產品展會上,擺滿了琳瑯滿目的增城農優特產,市民們紛紛圍住攤位進行品嘗,幾秒鐘的時間,剛切好的滿滿一盤番石榴就被一掃而空。“很香甜,而且每一個個頭都很大,打算買一箱帶回家給家人嘗嘗天然的美味番石榴。”一位市民稱贊道。現場還舉行2019年區級家庭農場授牌儀式和鄉村振興簽約儀式。數據顯示,2018年增城農業總產值達到87.68億元,2018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3726.3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