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與威馬汽車展開深入合作 董明珠“造車夢”能否實現?
23日,格力電器與威馬汽車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表示將在智能制造、車家智能互聯等智能化相關領域,以及整車制造相關、高端設備輸出等方面展開深入合作,并共探渠道方面合作的可能。
威馬汽車CEO沈暉發微博表示:“將牽手格力,共同探索出行與家居智能化場景的無限可能。”現場圖片顯示,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威馬汽車董事長沈暉等共同出席。
威馬是“神馬”?
外界觀點不一,有人認為威馬汽車是新能源汽車界的“黑馬”,二者算強強聯合;也有不少網友不由地聯系起此前董明珠投資銀隆掉進“窟窿”,為其“造車夢”憂心忡忡。
記者注意到,近年來,一些家電廠商開始涉足智能汽車行業,企圖通過車家互聯布局智能家居。然而業內人士認為,移動和家庭兩個場景本身發展并不是很成熟,只是戰略方向,至于能否創造出新的應用場景,還需家電企業和車企雙方共同探索。同時,隨著資金、技術、配套及補貼政策的收緊,國內新能源汽車整體增速也開始出現放緩現象。
家電產業觀察家劉步塵表示:“目前,格力集團15%股權轉讓尚未塵埃落定,此時格力電器進行大的戰略性投資決策,肯定是不合適的,因此格力電器雖具資金實力,也不可做出這樣的決策。”
銀隆“窟窿”還未完
業內認為
此次不涉及資本合作
家電產業觀察家丁少將告訴記者:“董明珠個人,對新能源汽車產業非常看好的。格力與威馬之間不涉及資本的合作,具體在業務上的操盤,對于董明珠來說,是其可控范圍之內。因為資本層面需要通過董事會,而此前格力電器投資珠海銀隆方案并未獲得股東大會的通過。”
2016年,格力電器發布公告稱,擬作價130億元收購珠海銀隆新能源有限公司100%股權。董明珠曾直言銀隆就是“窟窿”。
據悉,此次合作,格力電器與威馬汽車將基于出行與家居兩大場景,深度融合智能化技術,探索“AI+物聯網”,并帶動新能源汽車上下游產業鏈向智能化轉型,推動人工智能相關產業的發展。
家電產業觀察家劉步塵認為:“近年來,的確有些家電企業向汽車領域滲透,我認為和家電企業未來增長空間逐步變小有一定關系,家電企業希望拓展新的藍海空間,在新能源汽車炙手可熱背景下,很容易率先考慮進入這個領域。”
事實上,今年以來,國內的新能源汽車的“新勢力”不斷遭遇挑戰。今年7月,小鵬汽車遭遇老車主維權,其原因是小鵬汽車推出的2020 款G3車型在定價上要比舊款低。老用戶質疑,提車后不久高續航里程的新車橫空出世,為此,一些剛剛購買2019款的小鵬汽車老車主紛紛維權,投訴小鵬汽車欺詐消費者。
而另一家“新勢力”造車企業——蔚來汽車也在今年遭遇召回、減員的挑戰。今年6月,蔚來汽車發布召回計劃,自2019年6月27日起,召回部分搭載了2018年4月2日到2018年10月19日期間生產的動力電池包的蔚來ES8電動汽車,共計4803輛,而據了解,此前,蔚來汽車被曝發生了幾起自燃事故。此外,就在8月22日,業內傳出一份蔚來創始人李斌發給公司員工的內部郵件,稱將進一步控制支出,提升運營效率,蔚來汽車9月底前在全球范圍減少約1200個工作崗位,減員至7500人左右。
行業現狀
新能源車
整體增速放緩
在車企遭遇挑戰的同時,新能源汽車整體增速開始出現放緩現象。中汽協的數據顯示,今年7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完成8.4萬輛和8萬輛,環比分別下降37.2%和47.5%,同比下降6.9%和4.7%,成為近兩年來的首次負增長。同時,今年1-7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70.1萬輛和69.9萬輛,同比增長39.1%和40.9%,但增速比1-6月略有回落,比上年同期回落幅度較大。
有業內人士表示,在新能源汽車補貼新政實施后,我國新能源汽車進入了后補貼時代的過渡期,如何在此期間贏得市場和用戶的青睞,車企本身的實力非常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