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為APP過度索權“踩剎車”

    據媒體報道,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日前發布《2019年上半年我國互聯網網絡安全態勢》指出,我國移動APP違法違規使用個人信息問題十分突出,大量APP存在探測其他APP或讀寫用戶設備文件等異常行為,對用戶的個人信息安全造成潛在威脅。據介紹,我國境內移動APP強制授權、過度索權、超范圍收集個人信息等現象大量存在,廣大網民對此反應強烈。

    網民“南城“說,互聯網企業對用戶信息的需求量不斷增加,從地理位置、通訊錄、線上通話及交流記錄、各類網絡信息點擊數據等,企業希望將用戶信息一覽而盡,甚至有互聯網企業打出“比你的父母更了解你”的宣傳口號,以彰顯公司擁有的大數據能力。越來越多的用戶已開始擔心自己的隱私成為互聯網企業海量數據的組成單元,被無節制地轉讓給其他企業,隨意應用于商業化變現,最終形成用戶信息的“流通黑洞”。

    網民“莊曉棟”認為,軟件運營商要承擔起社會責任,主動完善隱私條款中的信息收集范圍、方式方法等事項,并接受社會監督。盡管網絡安全法等法律法規對個人信息保護做出明確要求,但不少互聯網企業為了實現商業化變現,誘導用戶過度提供個人信息,用模棱兩可或晦澀難懂的條款獲取用戶授權。

    網民認為,為APP過度索權“踩剎車”,APP商店或應用市場、網絡管理部門、消費者委員會、APP供應商、用戶個人等都應該有所作為,既要注重事后懲罰和維權,更要進行事前管理。

    網民“陳永記”認為,作為互聯網企業,應自覺遵守法律、維護公民權利。對于職能部門,須持續推進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專項治理行動,將法定的行政處罰用足用夠,并將處罰結果納入電信業務經營不良名單或失信名單,讓公民個人信息得到更好的保護。還有網民建議,應通過技術性、長效性的個人信息保護解決方案,從源頭上規范APP運營商的研發和推廣,有效解決APP違規違法使用個人信息問題。

    (記者 單純剛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