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游戲市場逐漸回暖
對于游戲公司來說,一年一度的行業盛會ChinaJoy不僅是阿宅們的狂歡,更是各家游戲公司擴大品牌影響力、吸引更多粉絲的絕佳機會。2019ChinaJoy期間,共有來自中外近300家數字娛樂企業,5000余臺游戲體驗機及數字娛樂和智能娛樂軟硬件參展。每日經濟新聞(博客,微博)作為2019ChinaJoy的唯一一家財經深度合作媒體,已對這場中國最大的數字娛樂展會,進行了連續多日的采訪報道。
經歷了2018年版號“寒冬”后,如今吃下“定心丸”的游戲行業逐漸回暖。伽馬數據發布的《2019中國游戲產業半年度報告》顯示,2019年上半年,中國游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1163.1億元,用戶規模約為5.54億人。與此同時,游戲公司對資本市場的需求方面,《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截至今年8月,A股IPO排隊名單中的游戲公司數量,已從去年的10家減少到5家。
“天天為IPO做準備,但看不到IPO的影子。”多多少少顯示出業內對游戲公司IPO現狀的愁緒。這種情況下,在港股、美股上市的游戲企業明顯增加。
多數游戲公司又盈利了
對于游戲公司來說,擁有資本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拿下更多籌碼。
伽馬數據發布的《2019上市公司游戲企業競爭力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7月31日,國內共有198家游戲企業上市,較2018年底增加3家。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2019年上半年中國游戲市場實際收入達1163.1億元,增長率較2018年有所提升;從全球市場來看,2019年上半年中國游戲市場收入站全球游戲市場的25.5%,位居全球第一。不過,在國內游戲市場的增量越來越少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游戲公司開始尋求新的增長點。
去年,伴隨著整個大文娛行業進入調整期,傳媒股因受到商譽減值的波及,凈利潤增速一定程度上出現下降,到了下半年,游戲“版號”的突然暫停發放,更是使整個游戲行業存在不確定性。
就2018年年游戲業務收入超過4億元且占總營收大于15%的39家公司盈利狀況來看,這39家游戲公司收入增長率為11.2%,較2017年有所下降。其中,32家公司實現盈利,7家虧損,虧損公司數量較2017年增加4家,企業的整體盈利情況有所下降。
就騰訊、網易、世紀華通、完美世界等頭部公司的情況來看,其收入仍在中國整個游戲市場占主體地位。以騰訊、網易為例,2018年騰訊游戲收入超1000億元,雖然占據了中國游戲市場的半壁江山,不過其受移動游戲收入的影響,整個騰訊游戲收入增長下降明顯;而網易游戲2018年游戲收入為401.9億元,增速較上年同期也有所下降。
而對于非上市游戲公司來說,在國內TOP100移動游戲產品中,流水占比相對較低,在研發類和發行類占比分別為20.1%和15.2%,占比不足三成,但相比往年,其份額正在逐步提升。
隨著今年上半年結束,游戲公司也陸續披露2019年上半年業績預告。據Choice不完全統計,在已經披露2019年半年報業績預告的20家游戲上市公司中,長城動漫、天神娛樂、*ST富控3家公司預計2019年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虧損,其余17家公司雖然預計實現盈利,但有10家公司增速較上年同期相比出現下降。其中,完美世界2019年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預計達9.6億元~10億元;三七互娛則預計盈利9億元~10億元。
此前游戲公司頻頻爆雷
2010年~2014年無疑是游戲公司上市的高峰期,當時八成以上的游戲公司通過A股登陸資本市場。但近年來,隨著游戲公司業績不穩定以及市場環境的變化,游戲公司越來越難敲開A股的大門,更多的游戲公司在港股、美股上市。
有數據顯示,近年來,A股上市游戲企業平均排隊天數超過600天,其中吉比特、電魂網絡、冰川網絡提交招股書后排隊日期都超過了兩年,由于在A股上市能夠獲得較好的估值也成為企業愿意等待的重要原因。
但此前A股游戲公司頻頻業績爆雷,也讓投資人更加擔憂游戲公司在資本市場的表現,比如天神娛樂。
大多游戲公司虧損的主要原因在于商譽減值。很多上市游戲公司會通過資本并購的手段來進行業務擴張,因此積累了大量商譽。由于游戲行業大環境變化,不少公司無法完成業績對賭,因此上市公司也頻頻被拖累。
伽馬數據報告顯示,2018年,受商譽及相關政策影響,在游戲業務占比超過30%的企業中,超過四成企業商譽發生減值,商譽減值金額超200億元人民幣。
一方面,商譽大幅度減值會導致企業當期利潤出現縮水甚至由盈轉虧;另一方面,商譽減值會損害投資商尤其是中小投資商的利益,由于市場信息存在不對稱,中小投資商難以提前預知減值的發生,可能會導致較大損失。在游戲業務占比超過30%的企業中,有8家企業商譽占凈資產比重超過60%。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2018年游戲業務收入占比超過總營收30%的上市企業中,有13家企業經營現金流量比率為負。現金流好一直是游戲公司的標簽,但現在出現了不少公司經營現金流量比率為負,表明這引起游戲公司無法依靠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償還負債,只能依靠自有資金的周轉,這增加了企業的短期資金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