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支付機構加強監管力度 盛付通今年第三次被罰款

    支付機構嚴監管持續加碼。近日,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公布行政處罰信息顯示,上海盛付通電子支付服務有限公司因違反支付業務規定,被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處以罰款34萬元,這也是盛付通在今年以來第三次被罰。記者據公開信息不完全統計,自2017年來,盛付通至少被行政處罰十多次。隨著監管趨嚴,越來越多支付機構收到罰單。據新快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僅在今年上半年,就有四十多家收到罰單,罰沒金額約4518萬元,與去年全年持平。

    支付清算等業務違規正在成為央行整頓重點,進入2019年,監管對第三方支付頻頻“出手”。2019年2月份,盛付通在一周內曾連收2張罰單。2019年2月22日,中國人民銀行福州中心支行公布行政處罰信息公示表顯示,盛付通因違反支付結算管理規定,被中國人民銀行福州中心支行處以罰款28萬元;隨后在2月26日,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行政處罰信息公示表顯示,盛付通因違反支付業務規定,被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處以罰款37萬元,加上近日被罰34萬元,今年以來盛付通被罰沒金額達99萬元。

    從記者統計的處罰信息看,“違反支付業務規定”是盛付通違規的重災區。10起處罰事件中,有4起的違法行為類型為“違反支付業務規定”。

    “今年的罰單明顯比去年密集,個別省份的支付機構全部被罰,無一幸免,如上海等。這其中除了政策趨緊之外,監管科技也在日趨成熟。”中國支付網創始人劉剛表示,“今年的罰單除了反洗錢處罰越來越成為常態外,小額罰單也頻頻出現,從中可以看出監管對違規現象的零容忍態度”。

    “未來,反洗錢會是一個重點。原因在于,第一,支付機構反洗錢意識有待提高。第二,金融科技給反洗錢提出了新的挑戰,尤其是分布式賬本技術的匿名性。”某支付機構人士表示。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黃大智也表示,支付機構是資金支付清算的通道,處在反洗錢的一線,自然成為監管重點。同時,監管的罰單趨勢也表明,反洗錢監管將成為更加常態化的監管措施。

    除反洗錢以外,該支付機構人士認為,違反支付結算的相關規定也將是下半年處罰的重點,包括客戶身份識別不到位、為違法機構提供支付服務、客戶備付金管理、斷直連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