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平安集團旗下的陸金所要退出P2P業務?
中國平安集團旗下的陸金所要退出P2P業務?7月18日,有媒體報道稱,陸金所計劃停止網貸業務,將進行轉型。
而P2P業務曾是陸金所的核心業務,早期陸金所甚至與P2P業務畫上等號。不過,2016年底,陸金所開始多業務發展,成為一個金融產品的開放平臺。
對于計劃退出P2P業務,陸金所回應媒體稱,“陸金服P2P業務正積極響應和配合監管‘三降’要求。網貸業務正常運營,存量產品與客戶權益不受影響。”
對于這個消息,廣州市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方頌表示,當前網貸平臺加速出清,陸金所即便退出該業務也不奇怪。陸金所上市受阻,而不可否認的是,網貸業務遲遲未能備案,通過備案的難度也在加大,退出網貸業務轉向其他業務也是陸金所打破上市障礙的出路之一。
近年來,監管政策對互金業務的監管指引趨嚴,從2017年“雙降”要求的降存量規模和降投資人數,逐步升級為“三降”,即降存量規模、降借款余額和降投資人數。
至2019年初,《關于做好網貸機構分類處置和風險防范工作的意見》(175號文)將堅持以機構退出為主要工作方向,除部分嚴格合規的、在營的機構外,其余機構能退盡退、應關盡關,加大整治工作的力度和速度。同時積極引導部分機構轉型為網絡小貸公司、助貸機構或為持牌資產管理機構導流等。
上月底網貸運營平臺數量降至900家以下
網貸之家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網貸行業正常運營平臺數量已進一步下降至864家。上半年,停業及問題平臺為215家。
出借人投資風險態度亦逐漸趨于保守,投資活躍度降低。網貸之家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網貸行業的活躍出借人數、活躍借款人數分別為202.74萬人、241.4萬人,其中活躍出借人數環比下降4.47%,約減少9.48萬人;活躍借款人數環比下降2.99%,約減少7.43萬人。相較于2018年12月,活躍投資人數、活躍借款人數則分別減少32.43萬人、26.56萬人。
“目前行業處于清退過程中,不少平臺主動或者被動選擇退出網貸行業,使正常運營平臺數量不斷下降。”方頌預計,下一步網貸平臺出清還會加速。
對此,方頌指出,要確保平臺的良性退出,要防范部分借款人趁著平臺停業惡意地逃廢債。“一方面監管要加大力度對這一類人進行警示,讓借款人知道借錢必須還。另一方面,對逾期不還者要加大打擊懲罰力度,比如采取公布逾期人員名單,并報送央行征信等措施。”方頌建議。
另外,方頌也建議,目前投資要更加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