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外資零售巨頭紛紛出逃 麥德龍中國業務要“賣身”

    繼家樂福后,又有外資超市巨頭中國業務被賣盤!7月9日,有消息稱,物美和永輝超市參與的一個投資者團體都入圍了對麥德龍旗下中國業務的最后一輪競購,蘇寧控股集團已放棄競標。鑒于與沃爾瑪、家樂福等競爭對手以租賃門店為主不同,麥德龍在中國市場有大量自持物業,加上潛在買家們的競爭激烈,交易估值將高達20億美元。據知情人士透露,目前永輝已與高瓴資本聯手,騰訊也在商議加入這個投資財團,由美菜網和厚樸資本組成的財團也成功入圍,最終入圍者被要求于8月提交一份有約束力的報價,麥德龍的目標是最早在9月與買家達成協議。

    本土化調整未能挽狂瀾

    1996年,麥德龍進入中國并在上海開出了第一家門店。截至目前,麥德龍在中國的59個城市開設了95家商場,擁有超11000名員工和逾800萬客戶。

    財報顯示,2008年麥德龍營收實現歷史最高的679.55億歐元,但之后就逐年下降,2015年營收592.19億歐元,2016年更是猛跌63%至218.7億歐元。中國市場也不能幸免,數據顯示,2017-2018財年中國區銷售額僅為27億歐元。近兩年,麥德龍多次被傳出售中國業務,但一直被否認。

    麥德龍在中國為何折戟?業內人士分析,麥德龍主要客戶為單位、中小企業等,對于大眾消費者則采取高端會員付費制度,其定位與近年中國消費趨勢相悖。其實麥德龍也一度嘗試本土化策略調整,但未能力挽狂瀾。2014年,麥德龍開始試水便利店“合麥家”,但只開了4家門店就在2017年全部關門;2018年,麥德龍在上海新開了第一家緊湊型商場,并嘗試使用自助收銀機和電子價簽;麥德龍還試圖在線上突圍,2015年與阿里達成合作入駐天貓國際,不過此舉并未給麥德龍帶來多少增長空間。

    外資零售巨頭紛紛出逃

    麥德龍的敗走絕非個案。隨著互聯網發展和中國消費環境的變化,近年各大外資零售企業紛紛出逃,而阿里、騰訊、蘇寧等互聯網巨頭攻城略地。

    如若麥德龍完成賣身,歐洲的三大超市巨頭就全部敗走中國市場。2013年,英國TESCO超市和華潤萬家合并,將所有的中國業務并入華潤萬家旗下,僅余20%持股,之后國內所有的樂購門店改名為華潤萬家;今年6月,蘇寧易購發布公告,擬以48億元人民幣收購家樂福中國80%的股份,交易完成后蘇寧將成為家樂福中國的控股股東;在此之前的2017年,西班牙迪亞天天將中國所有業務賣給了蘇寧。

    也有外資超市與中國互聯網企業的合作嘗試轉型。沃爾瑪、永旺均攜手京東到家發力線上業務,沃爾瑪更入股京東成為其二股東。據京東到家數據顯示,沃爾瑪銷售額同比去年增長160%,永旺增長也達到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