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AI智能識別垃圾功能在手機淘寶上線
自從上海人不談股票、不談房價,甚至連朋友也不談,一門心思撲在垃圾分類上后,全國人民都被上海人牽扯到了“垃圾分類”的神經。
正當大家埋頭學習各種垃圾分類知識時,程序員又出手了。“干垃圾,還是濕垃圾?你是什么垃圾?”經過48小時緊急開發,7月3日,由阿里程序員志愿者開發的AI智能識別垃圾功能(測試版)在手機淘寶上線。
現在,只要打開手機淘寶,在常用的“掃一掃”里,新增了一項垃圾分類功能,點擊屏幕識別,便可通過AI智能識圖功能,識別干垃圾、濕垃圾、可回收垃圾或有害垃圾等。
記者體驗AI識別垃圾功能:基本靠譜,偶有BUG
阿里巴巴志愿者、產品專家林杰介紹,近期垃圾分類成為社會熱點話題,在阿里內網中,也有員工發帖展開了熱烈討論,如何用技術解決垃圾分類難題?能不能用圖像識別的方式來智能分類?最終,阿里員工決定用AI技術來推動解決分類這個難題。
林杰介紹,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就在當天下午,杭州阿里巴巴西溪園區內,近30名阿里志愿者緊急成立了“垃圾分類3小時公益志愿團隊”,其中包括產品經理、前端工程師、算法工程師、設計師、運營人員等。“初衷是希望通過AI智能解決社會問題,讓分類垃圾不再苦惱,變得更有趣、方便一些。”
基于手機淘寶在圖像識別方面的技術積累,志愿者們在48小時內快速開發出了這款AI識別垃圾功能。
記者打開手機淘寶,把辦公桌上的物品“掃”了一圈。
顯示器、電話機、臺歷、馬克杯、電風扇、礦泉水瓶、玩具,這些“掃一掃”全部屬于可回收物,并提示投放要求為:按材質打包,投入可回收物桶。食品飲料包裝清洗瀝干,并壓扁。
蘋果“掃一掃”后,提升為廚余垃圾,屬于“傳說中的濕垃圾”。投放要求:瀝干水分,倒入廚余垃圾(濕垃圾)桶。除袋投放,更利回收。
不過在“掃”一塊華夫餅時,系統識別為“餅干”,判定為其他垃圾——“傳說中的干垃圾”。難道AI被“干”字迷惑了?顯然餅干和蘋果一樣,屬于廚余垃圾。如果像記者一樣碰到識別錯誤或者識別不出的情況,可以點頁面上“識別不對點我更正”,告訴AI你要扔的是什么垃圾。
“AI識別的特點是參與人越多、越訓練它,識別度就越高。垃圾分類需要大量的圖片信息,這需要網友們共同參與進來,多上傳垃圾數據,共建一個萬物識別的垃圾數據系統回饋給社會。”阿里巴巴志愿者、資深算法專家潘攀說,為了更準確實現AI識別,阿里員工志愿者們還與公益環保組織合作,緊急搭建了首個互聯網垃圾分類數據庫,并鼓勵用戶共同訓練AI,不斷提高識別準確度,用技術的方式幫助推進垃圾分類。
據了解,此次上線的手淘AI智能識別(測試版)將根據網友上傳的數據信息不斷迭代,預計7月底,手淘智能識別將發布更新版本。
除了AI,各類技術上陣幫助用戶垃圾分類
除了手淘AI智能識別垃圾功能,為了幫助用戶分類垃圾,支付寶、天貓精靈、盒馬等均推出了多種功能,用技術方式讓垃圾分類不再是難題。
以支付寶為例,6月底推出了多款垃圾分類小程序,4000余種垃圾可以一鍵查詢分類。用戶只需在支付寶內搜索“垃圾分類指南”,即可進入小程序,輸入需丟棄的垃圾名稱,立即獲取正確分類結果。另外,也可以搜索“垃圾分類向導”小程序,通過搜索或直接上傳垃圾圖片的方式,獲取分類結果。
“市民垃圾分類熱情持續走高,網上各種攻略層出不窮,紙質指南容量有限,市民在實際操作中,還有不少困惑。”“垃圾教授”、浙江省長三角循環經濟技術研究院院長杜歡政舉例,“比如口紅要怎么分?小程序就能把這些比較冷門的分類都囊括進去。”他認為,引入互聯網技術,是積極推廣垃圾分類知識的又一創新舉措。
記者還注意到,在“垃圾分類指南”小程序內輸入“舊衣服”等可回收物,還可以直接預約上門“收垃圾”,和快遞一樣方便。“這是支付寶去年上線的垃圾分類回收平臺,廢舊報紙、紙箱、塑料瓶、碎玻璃等,都可在線下單,免費上門回收。”支付寶工作人員譚薇薇介紹。
目前,支付寶“垃圾分類回收平臺”在杭州提供三類上門回收“垃圾”服務:廢棄家電回收、舊衣回收、可再生垃圾回收。其中,可再生垃圾回收目前在杭州下城區50多個小區試點,另兩類全市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