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MWC19上海展會:預演一個“5G新世界” 賦能千行百業

    MWC19上海展會

    汪建君 攝

    5G筆記本,下載一部1080P電影僅需不到10秒鐘;5G云游戲,借助云端數據中心,游戲時延低于30毫秒;5G機器人,通過連接云端智能大腦平臺,可以陪人聊天說話,提供商務解答……

    6月26日至28日,MWC19上海以“智聯萬物”為主題,聚焦5G技術及其場景應用。無論是展館張貼的“5G is ON”、“5G is Here”等標語,還是展會現場所展示的相關產品,都在向外界預演著全新的“5G新世界”。

    “5G牌照已發放,從設備商到運營商再到產業鏈上的各家企業,都在關注接下來該怎么辦。”現場一名業內人士對《國際金融報》記者稱,“此次大會的目的就是匯集產業各端,尋求理念共識并探討行業應用的解決方案。”

    據悉,此次大會明確了SA獨立組網的5G共識;運營商也表示正在加速5G網絡建設;5G手機則在今年下半年推向市場。

    明確“SA路線”

    MWC19首日,中國電信董事長柯瑞文發表了題為《5G 賦能智慧社會》的主題演講,這是繼6月6日我國5G牌照發放后,這位電信“掌門人”首次闡釋電信5G發展的核心要義和本質要求。

    柯瑞文表示,5G建設初期,中國電信將在40多個城市建設NSA/SA混合組網的優質網絡,并投入商用。到2020年,中國電信將率先啟動SA網絡升級。

    同日下午,中國移動董事長楊杰表示,從2020年1月1日開始,5G終端必須具備SA模式,政府將不允許只具備NSA模式的手機入網。中國移動將加速推出同時支持NSA和SA的多模多頻5G終端,滿足5G發展各種場景和應用。

    資深通信業觀察人士錢立富對《國際金融報》記者稱,柯瑞文與楊杰的表態表明,在目前階段,運營商是走混合組網的模式。但是2020年就要全面使用SA模式。

    SA模式是指獨立組網,NSA是指非獨立組網。“SA組網指新建5G網絡,包括基站、回程鏈路以及核心網等全部新建。而NSA組網指使用現有4G基礎設施進行5G網絡部署,基于NSA架構的5G載波僅承載用戶數據,其控制信令仍通過4G網絡來傳輸。”錢立富稱,“只有SA才是真正意義上的5G,NSA可以說是不純粹的5G。”

    然而,獨立組網意味著需要大量成本遠高于4G基站的5G基站。據楊杰提供的數據,目前5G價格是4G的2倍,功耗是后者的2.5倍。他認為,當務之急要把成本盡快降下來。

    有業內人士對記者稱,“降成本并不易,單個5G基站的成本是4G基站的2倍。另外,5G網絡由于傳輸距離較短,同一范圍內5G基站的密度需要更大,進一步推高了5G的建設成本。同時,也成為5G推進過程中的一大難點。”

    加速5G網絡部署

    盡管5G網絡成本高昂,但在獨立通信分析師付亮看來,這并不影響5G建設的步伐和力度。“相反,5G牌照的頒發,將極大地刺激運營商推進5G建設進程。”付亮評論稱。

    MWC19上海展期間,中國移動推出了5G品牌“5G+”。楊杰宣布,計劃今年建設超過5萬個5G基站,并在超過50個城市提供5G服務。到2020年,為所有地市級以上城市提供5G商用服務。同時,中國移動將推動5G芯片和終端降價,到2020年底,推出1000元至2000元檔5G手機。

    中國電信稱,堅持SA組網不動搖,加快5G創新發展。柯瑞文透露,目前與華為在核心網、基站、終端等方面開展了SA端到端性能測試。中國電信希望加快5G建設步伐,逐步實現與華為、中興等廠家互通,實現與愛立信、諾基亞等全球主流廠家的SA測試驗證,力爭在2020年率先啟動面向SA的網絡升級,對外開放基于SA的邊緣計算、網絡切片等5G差異化網絡能力。

    中國聯通總經理李國華表示,計劃今年在7個特大城市、33個大城市提供5G網絡覆蓋,并將重點覆蓋多個垂直行業。

    賦能千行百業

    展會現場,一名愛立信的工作人員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三大運營商都在積極鋪設5G網絡,但5G建網之后如何尋找合適的應用場景,是目前產業各方都在思考的問題。”

    記者現場看到,以“5G+”為建構模式的垂直應用場景已經達到十余種,包括智能制造、智能駕駛,遠程醫療等。一名電信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稱,5G關鍵在B端和產業。“人們對5G在B端和產業互聯網方面的影響,有著各種期待和設想。但僅有基礎網絡,并不能完全滿足傳統產業的需求。在整個5G應用的產業推進中,對垂直行業的認知和了解也尤為重要。”

    在諾基亞貝爾展館內,記者注意到,5G網絡已試用于工廠、商超、學校等。諾基亞貝爾一名相關負責人表示,“讓5G走出實驗室并得以真正的應用,是5G發展的必然方向。目前應用已經零星地展開,但最大的問題就是產業鏈的有效配合,以及如何降低使用成本。”

    推動垂直應用過程中,面臨的另一個問題是技術與倫理。在一家演示5G遠程治療的展館內,相關工作人員對記者稱,目前這種方式僅應用于一些簡單的治療。“因為這一應用場景核心的考驗是低時延以及長距離網絡傳輸的穩定性。如用于手術,必須確保萬無一失,稍有延緩就有可能發生醫療事故。此外,如真的出現這種情況,又該歸誰負責?”

    付亮表示,5G的特性主要是高速率、低時延、廣連接,目前5G的垂直應用探索已經逐漸顯現了一些苗頭,但距離商業化和規模化的應用,還有相當一段距離。

    “就具體特性而言,借助5G高速率的垂直應用落地時間會更快,比如5G+8K這種高清視頻;但借助低時延和廣連接特性的應用則需要更長時間,比如無人駕駛、遠程治療等。既要考慮成本,也要考慮產業鏈配合,還有SA網絡建設等。”付亮稱。

    5G手機“一馬當先”

    5G賦能的千行百業中,手機業務是領跑的嘗鮮者。

    早在MWC 19上海展會開幕前一天,中國移動就宣布“5G終端先行者計劃”,首批5G終端實現萬臺交付,包括華為、vivo、OPPO、小米等品牌,這些終端預計7月底陸續上市。

    同日,華為也對外宣布,華為Mate20 X獲得了中國首張5G終端電信設備進網許可證,編號為001。照此趨勢,其他廠商也將陸續取得許可證,7月最早一批5G手機將正式開賣。

    毫無疑問,5G手機是運營商和手機廠商此次展會上的重點。

    在中國聯通5G終端展臺,華為Mate20 X現場測速,每秒可達745Mbps。高通也在其展臺上展示了多款搭載高通驍龍855處理器的5G智能手機。記者現場使用一加和小米的5G手機下載接近2G的“超大”游戲《王者榮耀》,不到一分鐘便下載完畢。

    “這是5G手機嗎,連的是5G網絡嗎?”“你們家的5G手機什么時候開賣,價格定了嗎?”在5G智能終端旁圍著等待體驗的觀眾,頻頻向現場工作人員提出這樣的問題。

    據記者現場了解,目前部分廠商的5G手機已經量產,但大多是供運營商進行測試。對于何時正式開賣,不少廠商的工作人員謹慎表示,“會在第三季度”。

    付亮表示,5G手機下半年上市,這已經是明確的事實。不過,今年上市的5G手機,價格一般都會達到8000元至10000元,普通消費者的購買意愿應該不會很強烈。到明年上半年,大概會出三五千元的5G手機,市場會逐漸向消費者打開。

    “5G手機較4G手機,網速大大提升了。目前,4G手機在人群密集處,仍舊會出現信號差、網絡不穩的難題,在5G時代這種情況將不會發生。等到5G手機價格和套餐價格趨于正常消費范圍內之后,人們選購5G手機,放棄4G手機將是必然之舉。”付亮認為。

    一名華為員工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在4G時代,用戶還不能很好地體驗AR和VR,但在5G時代,這兩個產業會得到快速的發展,同時5G網絡也將刺激游戲、體育等賽事直播的進步。

    至于用戶對5G手機和5G網絡是否真有較大的需求,不少手機廠商的工作人員對此表示并不擔心。有廠商工作人員以韓國為例表示,已經規模商用部署5G的韓國市場,5G用戶突破100萬僅用了69天,而在2011年的4G時代,4G用戶數達到100萬則用了9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