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松綁有望刺激車市 京滬釋放空間有限

    車市下行亟待提振 廣深限購松綁京滬觀望

    華夏時報 記者翟亞男 北京報道

    6月2日,廣州和深圳發布新政,放寬汽車搖號和競拍指標,落下了國內限購破冰的第一錘。其中,廣州從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共增加投放中小客車增量指標10萬個;深圳2019年至2020年共增加投放普通小汽車增量指標8萬個。

    車市持續下行,即便從2019年開始國家相繼推出了包括時隔十年的汽車下鄉、解禁皮卡等六大提振車市的舉措,但車市并未迎來回暖,這也促使各地開始積極嘗試有望促進汽車消費的新政。

    松綁有望刺激車市

    此次廣州、深圳增加購車指標是對國家發改委下發的《進一步擴大汽車、家電、消費電子產品更新消費促進循環經濟發展實施方案2019-2020年)征求意見稿》的響應。在意見稿中,發改委嚴禁各地出臺新的汽車限購規定,已經實施限購的地方在2019年和2020年車牌增量指標數量在2018年的基礎上分別增加50%和100%,取消對無車家庭購車的限制,對小客車更新指標的申請不得設置數量限制。而在新能源汽車上,要求各地不得對新能源汽車實行限行限購。

    此前,廣州節能車增量指標每年為1.2萬個。按照廣州5月份的搖號情況,節能車指標個人搖號配額為900個,中簽率為6.57%。按照新政,未來19個月將會新增配置5萬個節能車指標,節能車每個月的搖號指標數量或將大幅提高到3000個以上。為此,各大車企已經做好充分準備。據了解,目前熱賣的廣汽豐田的兩款混合動力車型凱美瑞雙擎和雷凌雙擎,均可享受節能車搖號“綠色通道”。

    消費是拉動經濟增長的最主要引擎,也是中國經濟增長的“穩定器”。其中,汽車消費是居民家庭消費的一大支出。以2018年為例,全國汽車類零售額達38948億元,超過整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0%。但是,去年車市出現了28年以來的首次下滑,今年車市仍在繼續下行。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19年1至4月,中國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688.8萬輛和683.8萬輛,同比分別下降13.6%和14.7%,降幅比1至3月略有擴大。同樣,從2019年第一季度各大車企的財報看,除比亞迪一家企業外,其他在A股或者港股上市的車企無疑例外地在利潤上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滑。從A股汽車公司來看,汽車板塊的178家公司中,2019年一季度僅48家公司一季度凈利潤同比正增長,130家公司則凈利潤同比下降,其中廣汽集團、上汽集團等大型汽車集團的凈利潤增速也在下滑,有超過30家汽車企業虧損。

    同時,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的數據也顯示,2019年5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49.4%,比上月回落0.7個百分點,也進一步印證了自2019年春節以來,無論是以汽車下鄉之名還是大面積的官降,中國汽車企業們即便能夠做到在量上保持穩定,但在利潤層面和實際運營中也面臨著巨大的壓力。

    光大證券分析指出,在中美貿易摩擦與住房消費穩定的大背景下,擴大內需成為維持經濟增長的必要手段,汽車消費作為國民消費的重要支柱,刺激汽車消費將成為拉動內需的重要舉措;汽車行業保有量仍有進一步提升空間,持續的主動去庫期是對行業潛在需求的壓抑而非消滅;汽車限購放寬或相關利好汽車消費政策的出臺會有效引導壓抑的潛在需求釋放,并帶動行業進入被動去庫階段,實現新一輪復蘇。光大證券汽車行業分析師邵將認為,2018年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杭州和天津6個實施限購的城市汽車增量指標共計66.4萬輛,若這幾個城市增量指標提高一倍,可能將帶來整個乘用車市場2.8%的同比增長。

    京滬釋放空間有限

    日前有消息稱,上海市相關促進汽車消費的政策尚在研究階段。對此,有業內人士認為,在國家穩汽車消費的大環境下,廣州、深圳的限購松綁或將倒逼北京、上海的限購政策進一步放開。

    不過,從目前情況看,京滬限購松綁的空間非常小。北京是全國第一個實施汽車限購政策的城市,而且實施的是較為嚴厲的搖號措施,顯示了北京控制機動車增長過快的決心,再結合北京機動車保有量較大與城市道路擁堵較為嚴重等情況來看,短期內北京放寬汽車限購尚無一絲跡象可循。在最新發布的《2019Q1全國百城交通擁堵指數排名》中,北京位第三位,上海排名22位。作為交通異常擁但消費能力較高的超一線城市,限購措施無疑能夠改善交通擁堵問題、緩解交通壓力,不過,這也讓堪比彩票概率的搖號異常艱難,對于整體下行的車市并不益。上海汽車限購政策則采取了競拍的經濟手段,顯示了上海城市管理者的市場化思路。當前,上海汽車牌照拍賣價格在9萬元左右,被網友調侃為“天價鐵皮”。作為一線大城市,上海放寬限購政策的空間也不容樂觀。需要注意的是,廣州和深圳的交通擁堵程度,分別排名為全國第39名和第54名,其汽車的保有量也遠遠小于北京、上海這些超一線城市,所以,相對來說它們在保有量上還是有一定空間的提升的。有業內人士認為,其他城市如杭州、天津、貴陽等地,相對來說人均機動車保有量仍有很大提升空間,放寬政策的余地較大。海南作為特區,在發展新能源汽車方面決心很大,如政策放寬,新能源汽車很可能是突破口。

    上海證券黃涵虛認為,一線熱點城市本身汽車的保有量已經較高,即使對限購政策放開了之后,在短時間內實際上對汽車銷售量的提振并不會有太明顯的作用。當然,從長期來看,對汽車限購的放開從某種意義上可以對消費者形成一定的心理預期刺激。中國的汽車消費開始從原先的高速增長期進入了一個平穩增長期,增量市場必然不會太大,存量市場的換車將會成為未來的一個主需求。可以判斷出來,對于汽車銷售市場來說,松綁的最核心作用依然是在預期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