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佳緣再出事故 區塊鏈能成為攪動婚戀行業的新鯰魚嗎?
婚姻是人生大事,也是家庭理念深厚的國人長輩們對時下青年群體最為關注的一環。但在如今高線城市快節奏生活方式,重社交輕婚戀的理念之下,單身人群增多,平均婚齡也大幅度后移。根據國家統計局相關數據顯示,我國單身人口已達2.4億,其中85后、90后是單身青年群體的主力軍。
而這種想象更加促進了長輩們的焦慮,頻頻催婚,致使很多剛從年假回歸工作崗位的適齡人群還心有余悸,春節假過成了大型相親交友會。也在這種背景下,不斷地催生出一眾為解決婚戀交友類平臺,婚戀市場在近幾年來得到爆發式增長。
而就在近日,婚戀平臺世紀佳緣就攤上事了。一用戶吳某通過世紀佳緣相親,對方推薦了一個女孩,說是北大畢業的,還是上市公司董事長的女兒,三天就花了近三萬,小吳覺得有問題。之后更是世紀佳緣先在1月9日發布公告核實確認女方的身份真實,而后在2月25日發布道歉聲明,證實自己平臺存在失職之處,女方提供的信息確實是造假的。
雖然事后世紀佳緣給予了吳先生一定的補償,但從這期間的波折也能夠看出,即使是作為婚戀行業巨頭之一的世紀佳緣在核實中仍然有漏洞,而聯想到之前皆知的蘇享茂事件,為何婚戀行業屢屢觸雷?婚戀檸檬市場嚴重的現象又該如何解決?
案件頻發下的高增長:需求>供給下的悖論
根據澎湃新聞數據,拒不完全統計,近年來中國涉婚戀網詐騙刑事判決書有76份,涉及湖南、陜西、浙江、廣東等21個省份,涉案金額近6000萬元。個案中,被詐騙的總人數達數百人,被詐騙金額高達2700余萬。
而76份涉婚戀網詐騙案件判決書中,有關世紀佳緣案件23起,百合網20起,珍愛網9起。行業內部位列前茅的企業也悉數在目。
而且在一起案件中,“女會員”均為虛擬資料,“紅娘”冒充女會員與男會員交往,引誘其交納會員費;另一起案件中,52名假紅娘按套路榨盡會費后即與男會員斷交,涉案公司還會聯系刪舉報貼,甚至找知名網站推廣,也就是說并非全是平臺用戶,有些婚戀網站的內部人員也涉案的行為。
這也表明即使是這些頭部企業,對于用戶與自身的監管并不到位。但就在這樣一篇狼藉的情況下,中國婚戀行業卻呈現出一種“蒸蒸日上”的發展態勢。根據艾瑞發布的《2019年中國網絡婚戀交友行業研究報告》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網絡婚戀交友市場規模近50億,整體滲透率為54.4%,增長率較前年高達24.9%。
高增長與行業雜亂差的風評形成了鮮明對比,而在翟菜花團隊看來造成這種增長悖論的就是目前婚戀行業的注水能力太強。
我們小學數學題中,有一道耳熟能詳的一邊注水一邊放水的問題,當注水能力>放水能力的時候,池子的水量自然就上漲。這其中注水就是用戶對婚戀市場的需求,放水是受侵害或者因案件覺得不好而流失的潛在客戶,但近年來對婚戀市場需求的口子不斷拉大。
不僅是上文中提到的未婚年輕群體增多,近年來不斷攀升的離婚率也進一步加大了婚戀市場的需求缺口。從2009年起,中國的離婚率便開始迅速攀升,與此同時,結婚率卻不斷下降。據資料顯示,僅2017上半年全國各級民政部門和婚姻登記機構共依法辦理結婚登記558萬對,比去年下降7.5%;依法辦理離婚登記185.6萬對,比去年同期上升10.3%。
在人口總數的平穩波動下,結婚率下降就意味著適齡的單身群體不斷增多。而離婚率提高就意味著更需要進行婚戀的大齡單身群體增多。而且對于這部分離過婚大齡單身群體,處在一、二線城市的居多,這就說明在經濟方面上,這部分人群一般都不至于過差。
據新京報數據顯示,互聯網婚戀交友的用戶中,有60%付過費,其中男性占比68.2%,而女性占31.8%。統計顯示付費者月均支付168元,半數人月均支付50-200元等。對于他們而言,在婚戀方面的開銷不會有過多的負擔,這就使得這部分人群在婚戀市場中的客單價極高。
不說珍愛網、百合網這種行業巨頭,就之前美團點評結婚線下體驗中心試點運營,截止2017年底,就已經累計為超過21萬泛情侶備婚用戶提供結婚相關的咨詢、體驗乃至交易決策、售后服務,由此可見市場需求之大,注水能力之強。
紅旗原則下,單一盈利變現點的痛點日益彰顯
因此對于婚戀行業而言,不缺少用戶數,也不缺少愿意為愛情買單的社會需求,行業天花板夠高,市場蛋糕夠大。而且婚戀市場也是一個CR4值達到80%的行業,行業呈現出明顯的頭部效應,因此這些頭部企業也容易忽略其余中小企業的經營狀況,不注重整體行業的塑造。
但隨著整體行業的口碑與服務質量降低,用戶口碑不斷下滑,原本的線上婚戀交友需求也因為詐騙事件多發,一部分逐漸回歸到線下傳統相親模式,另一部分轉移到其他社交平臺,從社交出發進行婚戀的自主組合。
而且這種詐騙案件就像是紅旗一樣飄揚,婚戀服務商就不能裝做看不見,或以不知道侵權的理由來推脫責任。在平臺化嚴重的互聯網商品經濟時代,平臺內部發生的事故,平臺方首當其沖的要承擔責任。
就比如百度競價排名導致的魏則西案件,滴滴平臺女乘客被侵害案發生之后,引發全民程度口誅筆伐,對企業方的股價、名譽、品牌形象等造成巨大的損失。那么同理,這些婚戀平臺也很清楚在出現負面事故時,自己要承擔怎樣的責任,遭受到怎樣的損失,但這些企業為何仍然不上心?
這個原因就在于婚戀平臺單一的盈利變現點。
婚戀行業有著近乎為0的復購率,對于婚戀行業來說,成功沒有回頭客,而失敗也往往會喪失掉用戶的信任感,因此對于這些婚戀企業來說,唯一的盈利點就在這一次的紅娘行動中。這也導致了一個死循環,婚戀企業想要活下去,就不得不抓緊這唯一的環節吸血,而這種行為又會不斷增加用戶的反感,造成極差的用戶體驗,如同飲鴆止渴,直至消亡。
這種需求就像之前百度對于競價排名的依賴一樣,在移動智能終端時代,百度基于PC端的搜索引擎價值大大被稀釋,導致百度過度依賴于搜索業務上的競價排名。也因此會發生常見的出事,道歉,再出事,再道歉這一系列的單曲循環。
而如今的婚戀市場就像一只溫水中的青蛙,沉浸在高需求下的自我陶醉,卻不知道背后潛藏著巨大危機。而一旦用戶增長的紅利消失,行業注水能力
區塊鏈的信息安全+產業鏈的市場延伸
近兩年來頻發的案件也讓部分婚戀平臺清醒過來,紛紛頒布了一些自我監管的策略于補救方法。
比如之前百合網曾經宣布要引入阿里云實人認證技術,升級實名認證系統。而世紀佳緣也表示實施24小時網警包括電話客服、在線排查、支付團隊等,實行三班輪崗,總人數約200人,日均拉黑人數1400人左右。
AI雖然是如今近乎通用的技術,但是更多地還是偏向于匹配服務或者信息處理類,對于信息安全并不太實用,而依賴于人工的行為一方面會增加開始成本,另一方面也可能造成之前內部人員參與的事件發生。
而區塊鏈無疑是時下解決婚戀行業信息不對稱最為合適的一種技術。很多用戶對于區塊鏈不甚了解,去年區塊鏈大火的時候更多地人都在關注幣圈而忽視了區塊鏈在信息安全、溯源方面的特殊賦能。
區塊鏈是一種按照時間順序將數據區塊以順序相連的方式組合成的一種鏈式數據結構,并以密碼學方式保證的不可篡改和不可偽造的分布式賬本。
而根據去年工信部發布的《2018 中國區塊鏈產業白皮書》顯示,區塊鏈具有著去中心化、透明性、開放性、自治性、匿名性和不可篡改性等特點,并且已經實際運用到像農業、媒體社區、金融等多個領域,均有收效。
其中區塊鏈的開放透明屬性可以很有效的利用到婚戀行業中來,通過區塊鏈技術,使得其中記錄的個人信息對全網是透明的,數據記錄的更新操作也會注明,并且對指定受眾公開。這樣一來就能有效改善行業內部詐騙成風的不良情況,公開透明的信息記錄也容易觀察每一個用戶的相親歷史,及時排查出違規群體。
同時對于擴張盈利點來說,目前的婚戀企業核心點側重于戀愛,盈利點也在于介紹撮合用戶時的收費,沒有在用戶雙方戀愛后續的結婚方面有更多的延伸。
雖然從戀愛到結婚之間有很多不確定因素,尤其是時間上難以推測,因此很多的婚戀企業并沒有過多地涉及。但其實我國傳統文化中就有“謝媒禮”這一說,以前的婚禮過程中,媒人第二天一定要去引導接親,稱之為“圓媒”,可見在傳統觀念中,新人對于媒人還是很感激的。
因此對于撮合成功的用戶來說,對平臺本身就具有一定好感度,也更加信任,這是得天獨厚的競爭力,也只可以作為營銷宣傳的獨特角度。
中國傳統的結婚服務行業從主要依靠個體經營、親朋協助的傳統模式,到以大批線下小型婚慶公司,再到如今各領域垂直細分,主打品牌優勢的移動垂直結婚平臺。服務與產品質量的不斷攀升,使得行業整體向著集約化、規范化的方向前進。
尤其是在快節奏生活的當下,時間與效率成為制約用戶選擇的重要因素,而線上預訂,線下操辦的雙線融合方式,也更符合當下用戶的消費習慣,更多地用戶愿意把婚禮的大小事宜交付專業的人員去做。
所以對于婚戀企業來說,后續結婚市場才是如今應該重視的一部分,而且互聯網商業的最終形態就是集約化、平臺化,同一入口,多垂直服務的形式也是用戶愿意看到的。所以即使無法直接插手,也可以選擇以合作的方式進行產業鏈的延伸。
這種合作的方式也有很多,比如與一些旅游服務商合作,向婚戀用戶提供一些適合戀愛旅行的路線選擇;與一些禮品商合作,推出適合熱戀雙方購買的紀念品禮物;又比如與婚禮用品商合作,與地產商合作,進行婚禮用品與婚房的廣告營銷等。可以說對于后續產業鏈的延伸,能盈利的點有很多。
而且互聯網下半場,本身就是流量的質量大于數量的時代,對于合作的另一方,能夠獲得精準的上游流量導流,對于解決當下獲客成本過高,盈利增收難以突破的局面,也是大有裨益。
所以對于婚戀行業來說,除了加強自我監管,積極的擁抱區塊鏈,進行技術模式上的深耕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還要尋找新的盈利變現點,進行產業上的延伸,解決單一盈利點的過度依賴。以此雙管齊下,才能根治行業頑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