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電動車與電網互動機制亟待完善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推動電動汽車和電網協同發展意義重大。6月3日,自然資源保護協會(NRDC)與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China EV100)舉辦線上報告發布會暨研討會,邀請行業專家、企業管理者共同探索電動汽車與電網協同的路徑、潛力、商業模式。會上發布了《電動汽車與電網互動的商業前景—上海市需求響應試點案例》報告,這是國內第一份對電動汽車參與需求響應的研究報告,也是國內電網第一次對充電服務商和電動汽車制造商開放的需求響應試點。

    截至2019年年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381萬輛。隨著電動汽車進一步規?;茝V,電力系統遭受的沖擊可能會加大。與此同時,電動汽車也是高度靈活的移動儲能單元,在調整用電負荷、改善電能質量、消納可再生能源方面潛力巨大,還能有助于減少配電網乃至全網的擴容需求。

    上海市于2014年成為國家發改委指定的首個需求響應試點城市。近年來,上海一直在積極探索通過經濟手段激勵全類型的可控負荷資源參與需求響應試驗,應用場景不斷擴大,主要參與者是商業、建筑以及工業企業用戶。2019年,上海市開展了六次試點活動。其中,端午節開展的“填谷”需求響應試點中首次接入了電動汽車。在上海市經信委的支持下,上海市電力公司和NRDC作為主要協調方,邀請各大充電服務商和電動汽車主機廠參與需求響應。參與此次需求響應的運營商包括國網電動汽車、蔚來、星星充電、普天、依威能源、小桔充電等。

    報告結合試點效果與經濟性分析,對三類充換電設施未來參與電力需求響應的前景進行了對比。電動汽車接入私樁的時段往往在傍晚至凌晨,更適合參與負荷填谷。相比之下,專用樁和換電站的調節靈活度較高。從試點結果看,專用樁和換電站可實現相對集中管理,對調度指令的響應率也較高。需求響應資源量方面,私樁和專用樁的規模潛力較大,應合理設計激勵機制,加大對私樁和專用樁的資源潛力挖掘力度。雖然目前換電站調節能力較強,但隨著車輛日常換電需求的增大,其日間參與需求響應的效果將取決于換電站備用電池數量和綜合管控能力。

    專家認為,從上海試點情況看,充電運營商平臺與虛擬電廠運管平臺信息交互門檻高、響應量預測和動態調度能力待提升,以及各參與主體之間收益分享機制尚不明確等因素,影響了未來大規模電動汽車企業參與積極性。為進一步推動車網互動模式發展,建議盡快明確電動汽車企業參與電力市場的準入條件,鼓勵實施主體多元化。同時要逐步完善車網互動的市場機制,形成電網企業、電動汽車車主、充電運營商等多方主體共贏的商業模式。此外,應加快推進車網互動能力建設,建立良好的監控計量軟硬件環境,為車網互動的常態化、自動化、智能化提供技術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