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看!中國汽車市場4月“觸底反彈”
“今年4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10.2萬輛和207萬輛,環比增長46.6%和43.5%,同比分別增長2.3%和4.4%,月增速為今年以來的首次增長,其中銷量結束了連續21個月的下降。”近日,在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月度信息發布會上,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陳士華帶來了汽車行業久違的好消息。
據介紹,4月,汽車產銷基本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其中商用車產銷雙雙超過50萬輛,創月度歷史新高。乘用車產銷月度同比雖呈大幅收窄。同時,新能源汽車生產和經營恢復水平仍低于行業,產銷環比雖保持增長,但同比依然呈較快下降,且降幅明顯高于行業。
陳士華分析稱,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好轉,以及國家和地方政府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推出,是汽車行業產銷繼續保持回暖趨勢的重要原因。
他告訴記者,從數據上看,當月汽車產銷均超過200萬輛,略高于上年同期水平。乘用車產銷降幅大幅收窄,其中SUV產銷已實現正增長,商用車則呈現大幅增長,單月產銷量創歷史新高,其中重型貨車增長迅猛,達到月度產銷歷史最高水平,輕型、微型貨車增長也比較明顯。
“汽車總體市場逐步恢復,一方面得益于防疫形勢的向好和相關促消費政策推動;另一方面則是受企業補庫存的拉動,截至目前,行業企業庫存水平基本正常。”陳士華如是說。
事實上,已有不少業內人士呼吁,要讓汽車市場盡快回歸正軌,離不開政策支持。易車研究院發布的《2020年肺炎疫情對車市沖擊洞察報告》指出,此次疫情沖擊后,車企和經銷商急需休養生息,更需要利好政策“輸血”。
4月28日,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生態環境部等11個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通知》從“調整國六排放標準實施有關要求、完善新能源汽車購置相關財稅支持政策、加快淘汰報廢老舊柴油貨車、暢通二手車流通交易等多個方面為汽車行業帶來利好。
“這些問題都是當前汽車工業發展過程中面臨的重要的痛點和難點,這些問題得到有效解決,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疫情給汽車行業帶來的負面影響,對于今后汽車產業平穩、健康發展以及大力促進消費都會起到積極作用。”陳士華表示,相關優惠政策措施逐步實施會進一步加快推動行業內企業的生產積極性,同時也會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消費動能,促進市場盡快恢復。
盡管汽車市場持續恢復,但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仍提醒稱,全球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將持續影響國內汽車市場。
總體來看,疫情對國內市場各行業及對中國出口貿易的影響仍然較為嚴重,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相關從業人員收入受損,導致消費信心不足。從海外市場來看,疫情的持續發展對全球汽車行業造成了巨大沖擊,目前影響遠超國內,同時多家國際機構下調了對2020年全球汽車市場銷量的預估。
“一方面,國內宏觀經濟的恢復增長還需要一個過程,出口依賴型企業更是艱難,導致大宗消費需求動能不足;另一方面,海外工廠的停產,也將導致國內汽車行業部分零部件供應風險加大。”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總工程師許海東表示,如果海外疫情在二季度得到有效控制,預計2020年中國汽車市場銷售或同比下滑15%;如果海外疫情得不到有效遏制,影響至三季度或更長,預計2020年中國汽車市場銷售或同比下滑25%。
“行業上下應重點關注海外疫情防控的形勢變化,提前做好相應準備,以降低國際疫情對國內汽車行業帶來的負面影響。”許海東認為,經過疫情的考驗,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再次得到了驗證。而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汽車行業有責任也有義務為恢復消費市場的繁榮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