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不斷放寬市場準入 對新技術推廣應用也要“服”起來

    近年來,我國不斷放寬市場準入,大幅削減行政審批事項,并將“放管服”改革與大規模減稅降費,對中小企業實行普惠性優惠政策、廣泛開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等結合起來,有效激發了市場主體活力和社會創造力。

    盡管如此,目前在市場管理、公共服務等方面還存在不少“短板”。為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的《全國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電視電話會議重點任務分工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提出了24條重點任務,涉及發展改革委、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等多個部門。

    我國市場主體達一億一千多萬戶

    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源于市場主體的活力和社會創造力,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營商環境。而我國通過推進“放管服”改革等一系列措施,催生了大量市場主體。隨著營商環境不斷改善,國際營商環境排名大幅上升,增強了對外資的吸引力。

    據統計,與2013年相比,目前我國市場主體數量增加了一倍,達到一億一千多萬戶。其中,7600萬是個體工商戶,按一家個體工商戶平均可容納兩三個人就業來計算,約容納2億左右人就業;企業3600多萬戶,其中90%是中小微企業,這對于擴大就業、拓展內需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不過,我國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目前還存在一些問題,如各種市場準入限制、審批許可、不合理管理措施較多,影響企業投資興業和大眾創業創新;市場監管不公、執法不力等問題依然突出,一些領域競爭不公平、市場秩序混亂,假冒偽劣、坑蒙拐騙等問題仍然存在;一些政府和部門服務意識不強、辦事效率不高,工作拖沓敷衍、推諉扯皮,對此企業和群眾意見較多。

    針對當前存在的問題,《方案》有針對性的提出了具體措施、牽頭部門以及整改時間期限。“本次《方案》有四大亮點,即放、管、服、強。”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戰略研究部主任張亮亮博士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專訪時說。

    能簡則簡、側重公正、強調質量

    在“放”上繼續做“減法”,能簡則簡。比如《方案》要求,推行“全國一張清單”的負面清單管理模式,開展降低融資收費專項清理行動,壓減企業資質資格認定事項,整治各類變相審批等。張亮亮說,與之前相比,簡政放權的力度更大,接下來,落實放權將換來全社會,尤其是創新型企業創新創造活力的加速釋放。

    其中,《方案》提出,由市場監管總局牽頭在2019年修訂《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實施細則(暫行)》,修改、廢止一批不利于公平競爭的政策措施,加快研究制定實施公平競爭政策的指導意見。繼續壓減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2019年把許可證種類再壓減一半以上;市場監管總局負責進一步調整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目錄,2019年9月底前,將發證產品種類從24類壓減至12類以內,2019年10月底前,將強制性產品認證目錄再壓減30種以上,減少認證證書種類數量等。

    在“管”上繼續做“加法”,側重公正。張亮亮說,《方案》特別強調要堅持對新興產業實施包容審慎監管,鼓勵各地探索適應新業態特點、有利于公平競爭的公正監管辦法。這是對一些地區在對新業態監管中,簡單封殺做法的糾正,有利于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更健康的發展。

    具體來說,《方案》提出,有關部門要分領域抓緊制訂全國統一、簡明易行的監管規則和標準,并向全社會公開。對創新創業企業,放寬新興行業企業的名稱登記限制,完善互聯網平臺企業用工、靈活就業人員相關政策,加強政府部門與互聯網平臺數據共享,2019年底前建成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電子證照共享服務系統。鼓勵各地探索適應新業態特點、有利于公平競爭的公正監管辦法等。

    在“服”上繼續做“乘法”,強調質量。張亮亮說,《方案》提出要建立政務服務“好差評”制度,壓縮高價值專利審查周期,加快打造全國政務服務“一張網”等系列增強服務意識、創新服務理念、提升服務能力和水平的舉措,“這將加速形成服務型政府,極大改善科技企業、創業企業的創新環境和營商環境”。

    如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知識產權局等部門負責試點建立統一的現代動產擔保系統,2020年底前力爭整合各類動產登記和權利擔保登記系統,實現企業擔保在一個平臺上登記。國家知識產權局負責推廣商標和專利電子化申請,2019年底前,將高價值專利審查周期壓縮至17.5個月、商標注冊平均審查周期壓縮到5個月,消減發明專利審查積壓10萬件。

    此外,《方案》還明確強化責任擔當,支持各地大膽創新。一些地方部門受限于部門利益和治理能力,擔心改革會出問題、擔責任,不想創新不敢創新。比如推行電子發票本可以節約大量資源,但沒有后續的電子入賬改革配套,綠色環保的效果就大打折扣。張亮亮說,《方案》鼓勵支持各地大膽創新將減輕地方上的后顧之憂,督查獎懲機制也將大幅提升地方推進改革的積極性。

    對新技術推廣應用也要“服”起來

    “總體來看,《方案》分工明確,亮點頻出,措施極具針對性,有助于‘放、管、服’在全國向更深層次協同推進,有助于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促進雙創邁上新臺階,有助于加快培育壯大新動能、推動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張亮亮強調,在推進落實中,還需特別注意健全信用制度、分類監管等三方面問題。

    首先是加快健全信用制度和產權制度,這涉及到如何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這一核心問題。傳統的信用制度、產權制度還沒有健全完善,進入數字經濟時代,又出現了新的信用問題、新型產權問題。怎么對待公共數據處理、共享過程中的隱私問題,數字產權如何界定、保護,如何建立新時代的社會信用體系并實施信用監管,需要邊實施邊研究完善。

    其次是對新興業態也要分類監管。采取主動式監管還是跟隨式監管,因業態而定。如網約車,就是在監管中找到了新生事物發展規律,也找到了合適的監管方式。而人工智能技術衍生的業態是另一種,如無人駕駛,已可以預見到未來可能引發的安全、倫理、文化沖突,那就不能采用純粹的跟隨式監管,要有監管預案。

    對一些新技術的推廣應用還要“服”起來。一些新技術成果的轉化產業化需要政府部門培育市場和應用生態,主動設計、提供應用場景,主動實施公共技術采購,這就不能把這種需求側的創新政策看成是限制、壁壘,而是制度創新、責任擔當。